当前位置: 体检_常规体检 >> 体检程序 >> 这家医院开了个消瘦门诊,每次号都挂满
原创燕小六医学界
消瘦门诊做起来,患者多了,或许能搞清楚消瘦的流行病学特征、做出科研成果。到时,业界能坐下来讨论、形成指南。
撰文
燕小六
“别人都在开减肥门诊,你怎么不按常理出牌啊?”得知陈红花大心思在忙的事,朋友们都说她“逆流而上”。
医院全科医学中心主任医师。今年8月,在她的推动下,医院“消瘦门诊”正式开诊。这是省内首家、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专门帮人“长肉”的诊室。
陈红从事全科医学多年,拿过吴阶平全科医生奖。她和学生复盘诊疗记录时,发现消瘦患者的临床占比非常高。很多人几乎把临床专科看遍了,就是查不出原因。
每周一下午是消瘦门诊的开诊时间,一共25个号。陈红能从下午2点看到晚上六七点,常常整层楼最后一批下班的。她原以为,来看门诊的多是因病或药物致瘦的。医院推广、口碑相传,青年人、非疾病原因的瘦在诊间越来越多。
一位妈妈带着16岁的女儿找到她,说孩子半年时间瘦了快30斤,脸色苍白,整个人都没精神。陈红问诊发现,女孩没有消瘦相关病史、家族史,检查也没异常。联想到自己特别想瘦的心和正值青春期的女儿,陈红问了一句:“你是不是在节食?”一语中的。
陈红说,消瘦是常见的“未分化疾病”。所谓“未分化”,是指处于疾病的超早期或早期阶段,尚不能做出明确诊断的一类疾病。别的疾病大多有诊疗指南、共识、专家意见。然而,以消瘦为关键词检索,只能找到寥寥几份诊疗思路。
“这个门诊做起来,患者多了,或许能搞清楚消瘦的流行病学特征,做出科研成果。到时,业界能坐下来讨论,形成指南。”陈红说。
以下由陈红讲述内容整理而成。
医院消瘦门诊显示屏。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全科门诊有个病种,
消瘦位列前20
开设消瘦门诊之前,我主要在出全科医疗门诊。我们分析了年全科医疗门诊数据,发现接诊患者覆盖个病种。消瘦位列前20。相关患者非常想明确病因。
消瘦是一种临床很常见、可能与多学科相关的未分化疾病。也就是说,出现躯体症状,一时无法明确疾病归属。它包括两大类,一是单纯性消瘦,分为体质性消瘦和外源性消瘦。前者就是通常所说“天生的瘦子”,不影响生活、工作。后者是指刻意节食、心理状态欠佳、休息不好等影响机体而变瘦,经休息、补充营养、心理调整,能自行恢复至原来体重。
更多的消瘦都是继发性的,和疾病、用药等有关。医院来看消瘦,大多属于这一类,基本都能找到病因,只是有的人找原因比较费周折。
我遇到过一个患者,短时间内暴瘦。我怀疑他是甲亢,症状却不典型。除了掉秤,他没有甲亢的其他症状,比如多汗、情绪变化、心慌。也是因为这样,他没想过看内分泌科。这提醒我们,疾病不会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所有症状。
我们还接到过胰腺癌早期患者,什么症状都没有,就是渐进性消瘦。问诊也挖不出特别的细节。患者很着急。现代人的健康意识提高了,知道没来由地变瘦不是好事。很多时候,消瘦患者走进诊室,神情就不对,焦虑、担忧都写在脸上。
引起消瘦的原因众多,可能涉及呼吸、消化、循环、泌尿、血液、内分泌、神经等全身多个系统,还和心理因素、社会环境有关系。到了全科,我们要从常见原因入手,通过问诊、检查,一个个做排除法。对于那些原因指向明确的,可能做几项检查就能确诊。指向不明的,要做的检查相对多一些,费用也高。我们没遇到过听说检查项目多、费用高,就不做的。
图片来源:锐景
全科门诊接诊病种给了我一个思路,应该开一个“消瘦门诊”,把症状写在门牌上,患者一看就懂。它像是一个“桥梁门诊”,或是转入专科治疗前的“临床分诊台”。医院的专科分化很细,很多时候患者不知道首诊怎么选,消瘦门诊可以成为其就诊的第一站,根据疾病主次顺序、再将患者转诊至相关专科。有的时候,专科暂时没查明白原因或完成基础治疗了,患者可以回到我们这儿,继续随访。就此,我们建立起一个“全专协同”的消瘦诊疗模式。
医院领导沟通,大家很支持我的想法。医院。年开始试点全科医学工作,是第一批获批国家级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从发展角度来看,医院的全科要有地位,就要有作为,要立足临床。专科有他们钻研的方向,我们就以解决未分化疾病为主。
年8月,消瘦门诊正式启动。这是四川省首个。第一次门诊没做什么宣传,就挂出去15个号,我看到晚上7点多。其间,询问病史和下医嘱都非常耗时。门诊一结束,我就去找了信息中心,请他们协助,在门诊系统里建一个“消瘦门诊”病历和医嘱组套。可以把它理解为“打包模板”,把消瘦相关的就诊记录、化验检查、医嘱等,汇总到一起。
以病历组套为例,列的都是消瘦相关的必答题,包括疾病史、家庭背景、工作背景、饮食习惯。以及从头到脚的身体症状等。顺着模板询问和书写,能避免疏漏,我只需要对着项目打勾就行。这样能省去门诊中大量埋头打字的时间。我可以看着患者、加强互动。
组套和问诊思路还在不断完善中。消瘦门诊开诊前,我检索过数据库,没有能直接拿来使用的消瘦诊疗指南、共识。
我国有学者提出,消瘦是肌肉、脂肪含量过低,体重低于标准体重10%以上,或BMI18.5kg/㎡。针对老年人,衣服大小变化,或亲人、朋友证实BMI下降,也符合消瘦定义。等我们积累更多病例,会分析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包括消瘦的多发年龄段、性别、原因等,形成标准化诊疗流程。我们还能跟踪病人,了解长期预后,达成全程管理,这是全科医学的重要一环。未来,我们期待可以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拟出一份共识或指南,改变消瘦患者徘徊于各个科室、诊疗无序的现状。
医院门诊系统中的“消瘦门诊”医嘱组套。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消瘦门诊改变了我
消瘦门诊每周一下午出诊,一共25个号,都能挂满。很多人说,以前不晓得在哪里看消瘦,医院的宣传,就来找我了。
此外,我每周还有3个半天的全科门诊。一些本该在消瘦门诊复诊、随访的患者,会去挂全科门诊,怎么快,怎么来。也有一些本该看全科门诊的,混进周一的消瘦门诊里,导致真正消瘦的病人挂不上号。
接诊患者多了,我发现民众和临床对于瘦的理解,存在差异。
我身边确实有一些怎么都胖不起来的人。各有各的原因。有些人可能是单纯的胃肠消化不好,不属于恶性疾病,就是吃多少也不胖。我们看一眼,基本能辨出单纯性消瘦和继发性消瘦。有些年轻人来门诊,我们觉得他体型很好,不测BMI也知道肯定不到消瘦的程度。他们就是认定自己瘦,或说是朋友、父母觉得自己瘦,建议其来看看。
有的人会问怎么能胖起来,但没有明确的增重目标。体重增加有两种情况,要么摄入增加,要么消耗/代谢减少。我不建议为了长肉,去增加食量、打破正常的膳食结构。食物吃进肚子,才不会按照你的想法变化。它可能转化成任何东西。要知道,瘦人出现代谢问题、有高血脂的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我开消瘦门诊,最初是想帮助继发性消瘦的患者。慢慢地,我的想法有点变了。单纯性消瘦也需要帮助和关怀。
前不久,我遇到一名16岁的女高中生,妈妈带着来的。女孩身高cm,今年1月至今,体重一直在下降,从多斤降到不足90斤。妈妈担心孩子病了,不知道挂哪个科,就想先挂全科,然后就找到了我们。
我有个女儿,和她差不多大。我知道这个年纪的孩子有逆反心理,很多事情不会告诉家长。我就和她聊天,身体感觉怎么样,平时喜欢什么,住校读书时吃得如何。一点点就问出来了,女孩爱美,在节食减肥,以前一天三顿饭,变成一天就吃一顿。
这种情况下,我不会她开任何检查。我们就是接着聊,给她解释什么是美,病态的超重和刻意的消瘦都是不健康的,照这么瘦下去身体会如何。我俩约好,先回去调整一下饮食,如果体重上不来,再来看。
我还遇到一个年轻人,自述瘦得厉害,体检查不出问题。我们聊工作、聊家庭,得知他刚遭遇亲人离世,饮食、睡眠都不太好。我把他转到心身医学科,进一步排查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情绪问题解决了,他能很快恢复,投入到正常的工作生活中,获益也是巨大的。
消瘦门诊改变了我。我是一个特别想瘦的人,以前也曾这个不吃那个不碰。在消瘦门诊看到那么多瘦人,听到那么多烦恼后,我释然了。我还是会减重,但选不影响健康的那种方式。
参考文献:
1.消瘦的全科诊疗思路.中国全科医学.DOI:10./j.issn.-..00.
来源:医学界
责编:田栋梁
校对:臧恒佳
编辑:毕北北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