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_常规体检

一次体检,到底吃进多少辐射对你有多大影响

发布时间:2020-8-14 23:11:13   点击数:
每到一年一度体检时,当受检者走到放射科“医生,胸片我就不做了,有辐射,本来没什么问题别给我整出问题来了。”“医生,我昨天听说之前做的骨密度检查也有辐射,不会对我有什么影响吧?吓得我一晚上没睡觉,赶紧来问问。

“医生,我才做了CT,辐射这么大需不需要吃点什么东西补补呀。”

在体检中心放射科,有些受检者提出的问题让放射医生们哭笑不得。关于体检中辐射的那些事儿,今天咱们就来认真谈一谈。

什么是辐射?

辐射分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我们大家说的辐射一般指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有足够的能量可以将原子或分子电离化,非电离辐射则否。

非电离辐射能量较弱,没有电离能力,例如手机、电脑、微波炉、通信基站等设备发出的电磁波,都属于此种。一般情况下接触这些非电离辐射,相关科学研究中均未发现对人体有损害的证据。

而医学检查中用到的X射线,属于具有电离能力、可能影响人类健康的电离辐射。

X射线帮了人类大忙

在生活中,X射线最常见的应用就是医学检查,例如X射线拍片和CT扫描,它们都是利用X射线的物理性质进行的。

放射科里,不时会见到这种标志

X射线和阳光、无线电波一样,是一种能量束,它波长短、能量大,具有穿透作用。因此,利用X射线拍摄,就能显示人体内部的许多病变,为医生提供非常有价值且准确的诊断信息,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X射线设备“CT”诞生后,大大改善了脑部疾病难以诊断的情况,挽救了无数的生命。

医学影像检查都有辐射吗?

在医院,医生为明确发病器官、所在部位、病灶大小以便于精准治疗,常常需要患者到放射科做各种影像检查,包括超声、X线拍片、CT、MRI(磁共振)等。这些检查对患者的健康影响大吗?下面让我们来具体分析:

各种检查辐射剂量知多少?

实际上,在医院里一定程度的辐射不仅不会伤害人体,反而为人体的健康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医学上一般采用毫希伏(mSv)来衡量辐射危害性,只有遭受毫希伏(mSv)以上的辐射量,人体患癌的概率才会明显增加。

常见检查的辐射剂量

下面,我们就为

这些医学影像检查

的辐射剂量排个名

B超:没有辐射

B超的原理是用超声波穿透人体,当声波遇到不同的组织,特别是组织界面时会产生反射波,超声探头一面发出超声,一面接受反射波,并通过计算反射波成像。就像挑西瓜一样,边敲边看,显示病灶情况。

磁共振成像(MRI):没有辐射

磁共振成像(MRI)有时也被称作“核磁共振”,但一听到“核”,大家就觉得有核辐射。

它的显影原理,就是用手摇一摇,让水分子振动起来,再平静下来,感受一下里面的振动。它不使用x射线,因此没有辐射,完全不用担心辐射的问题。为了避免误会,现在已经改名叫“磁共振检查”。

X光摄影(平片)

辐射:很小,0.1mSv

拍一张X光胸部正位片吸收的射线量约为0.1毫希伏(mSv),大概是造成人体损伤的单次最大接受剂量的1/。所以说,一次普通的X线摄片检查,对人的危害程度并不大,无需过多担心。

CT

辐射:较高,2-15mSv

相对普通X光片很低的辐射量,CT检查的辐射量可能要高出10倍、30倍,甚至是上百倍,这与CT机性能、扫描部位、成像的清晰度有关,尤其是心脏CT的辐射量相对较高。大家也不必太紧张,目前CT检查的辐射量都在安全范围内,而且CT设备中的X线管就像日常用的灯管,有不同的瓦数,还可调亮度,因此辐射量不是恒定的,是可以调节的。

CT的检查原理是X光会分层穿过人体,通过电脑计算后二次成像,就像把一片面包切成片来看,其优点是可以分层看,而且经计算后可以显示出更多的组织信息。

核医学检查PET/CT

辐射:有,PET与CT辐射剂量叠加,最大仅有15mSv

PET/CT学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与SPECT的局部检查不同的是,它针对的是全身检查!作为目前最先进的分子影像检查,可以集中进行全身肿瘤寻找和疗效评判。但它自费、偏贵!

大部分肿瘤的葡萄糖代谢是增高的,PET/CT可以一次检查就明确全身的代谢情况,在形态发生改变前就发现病变,被戏称为“筛查肿瘤的神器”,是核医学顶级“高帅富”。

谁最需要做PET/CT?

1.临床高度怀疑肿瘤却找不到原发灶;

2.已经确诊肿瘤却不知道是否有远处转移;

3.放化疗后想及时判断疗效,指导下一步治疗方案的。

虽然属于“核医学”范畴,检查的辐射剂量却不并大——扫描一次全身PET/CT最大也只有15mSv,是低辐射剂量、安全的医学检查。

吸烟者

以吸烟者为参考,如果每天1包香烟,每年受到的辐射剂量是35mSv,远大于大多数的医疗辐射剂量。

其实,负责医学影像的医生们

承担着比病人

高得多的辐射风险。

毕竟病人的检查是偶尔的,

医生却常年与辐射为伴,

同时也尽可能把

对病人的伤害降到最低。

请给他们点赞!

作者:朱文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mwphoto.com/zysx/1200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