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03798.html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何丽娜3月4日,由中华健康管理医学教育学院、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健康管理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年春之声健康论坛”在线上进行。大会邀请了医院消化、体检、胃肠外科等领域的专家,围绕“消化道肿瘤早筛技术在健康管理实践中的价值”展开研讨。中华健康管理医学教育学院名誉院长、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郭清教授表示,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的、有效的医疗服务模式,健康管理已被证实在防控重大疾病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癌症早筛已成为健康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根据《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万例,死亡病例万例,均位居全球第一。在中国,每分钟有7.5人被确诊为癌症,且有5.5人死于癌症。中医院/研究所原院所长、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赵平教授指出,筛查是癌症防治及早诊早治的关键手段。以结直肠癌为例,通过早期筛查发现癌前病变并及时治疗,可以预防肠癌;临床针对早期肠癌具有成熟的干预方案,预后良好。一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90%,发生远处转移的Ⅳ期结直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仅为14%。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浙江大医院副院长、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癌症早筛首个大规模前瞻性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Clear-C”项目负责人丁克峰教授特表示,大规模筛查使美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下降40%,死亡率下降51%。而相较于美国60.1%的筛查渗透率,我国结直肠癌的筛查渗透仅为16.4%,85%的患者查出时已经是中晚期。因此,中国的结直肠癌及消化道肿瘤防治,如果不从筛查入手,很难改变目前发病率、死亡率高的现状。然而,我国目前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案并未在体检中得到良好应用。换言之,
常规体检未必能起到防癌的作用。国家癌症中心/中医院防癌科副主任张凯介绍,肠镜作为诊断结直肠肿瘤的金标准,多年来在体检中心开展机会性筛查的实践中推广不开。究其原因,绝大多数的体检初筛者不愿意接受有创性检查手段,绝大多数体检中心也不具备相应条件。在体检中心,大便潜血检查的取便率不足20%。这就意味着,做肠癌早筛,技术是关键,好的技术可以提高人群依从性,提高肠镜检出率,提高早癌和癌前病变检出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年11月9日,应用“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的结直肠癌早筛产品常卫清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的创新三类医疗器械许可证,并明确预期用途是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的筛查,这是NMPA批准的中国首个且目前唯一的癌症早筛注册证。另据了解,该检测技术具有非侵入性的特点,用户只需在家中收集样本然后邮寄到实验室即可,其便利性有利于提升高风险人群接受筛查的依从性。尤其是在年1月15日,发布《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北京)》中,明确推荐非侵入性的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为肠癌早筛的重要手段之一,建议在45-75岁人群中推荐每3年进行一次的FIT-DNA检测。为实现结直肠癌的早诊早治目标提供了科学有力的保障。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
http://www.lmmwphoto.com/hqtj/16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