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体检_常规体检 >> 婚前体检 >> 不可不知的体检误区,你躺枪了吗
防病重于治病,如今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健康体检的重要性,然而一些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可能让体检结果大打折扣,甚至因此错过“揪出”大病的机会,追悔莫及。今天E小编为大家总结一些常见的体检误区,希望大家以此为鉴。
误区一:体检是老年人的事情现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很大,加上抽烟、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一些原本在老年人才经常出现的疾病都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年轻人往往以为自己的身体很好,体检只是上了年纪的人才需要。一旦做了体检才会发现,年轻人的毛病还真不少。定期体检关系到每个年龄段人群的健康,年轻人同样不能忽视。
误区二:一次体检多年无忧“我以前做过体检,没病。”很多人都以这句话作为拒绝做健康体检的借口。其实,一次健康体检,不可能管三五年,更不可能管一辈子。我们要认识到自已的身体是一个动态系统,每天都在不停地发生着细微的变化。
一次体检的结果并不具有长期的意义,甚至几个月内就可以改变。因为有些疾病的发展速度很快,而且症状不明显,让人很难察觉。一旦察觉可能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体检要坚持定期进行,因为它的目的就在于可以及时发现疾病,而及时发现又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这是体检的真正意义所在。
误区三:做了医疗体检,不做健康体检一些已知患有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炎、肠胃病、哮喘、肾病等疾病的朋友,医院进行医疗体检,认为既然经常体检就不需要再进行健康体检了。
健康体检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发现异常体征,提示可能威胁健康的因素;而医疗体检的目的则是根据病痛症状,通过查体发现其原因和部位,明确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简单点来说,健康体检起筛查作用,医疗体检起诊断、指导治疗作用。医疗体检更着重于检查已知病变部位的情况,并未对人体进行全面的疾病筛查,很难发现体内其他病变情况。
因此,即便是经常做医疗体检,也需要定期做一次健康体检的。
误区四:怕辐射,不做胸透或CT人们大多对X线等检查带来的辐射“谈之色变”,体检时回避做胸透、CT检查等,这会为一些疾病埋下隐患。如肺癌、肺结核、乳腺癌可通过乳腺钼靶照相检出。以肺癌为例,如早期能通过胸片查出,还有手术机会,但到了严重咳嗽、咳血的程度,往往就已发生转移,难以治愈。
实际上,国际上曾经建议每年做CT不超过两次,是基于从前的CT辐射量而言,现在的X线检查辐射剂量远远低于国际上规定的人体器官可接受的射线剂量标准。如果夫妻双方在半年内未想要小孩或者非妊娠期女性,均可接受X光、CT的检查。
误区五:重视心肝肺,忽略耳鼻喉“抓大放小”是很多人进行健康体检时的通病,往往重视五脏六腑的检查,验血、验尿、B超、CT一样不落,却忽视耳、鼻、喉、眼、皮肤这样的“小科”,导致这些器官的小病逃过“法网”,留下隐患。
比如鼻咽癌,早期没有症状,多数患者是从体检中发现的。又如眼底检查,眼底视网膜状况对高血压、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非常重要。就连最简单的身高体重都很重要,因为BMI(体重指数)是判断代谢综合征的重要指标。
误区六:“空腹”即当天不吃早餐为了确保检测结果客观准确,很多血液检验都要求病人“空腹”。这是因为,普通进餐后,血甘油三酯将增高50%,血糖增高1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血钾增加15%。
空腹是有时间限制的,上一餐到抽血时间间隔过短或者过久都不好。一般而言“空腹标准为约8到14小时无热量摄入。如果一个人打算第二天早上9点进行体检,那么他体检前天的晚上用过晚餐后就不要再吃东西了,晚餐的饭菜也应以清淡为主。
第二天早晨,起床后不吃早餐,抽血前少喝或不喝水,不可吃冷饮或吸烟,只需要平静地到体检中心等候体检即可。
误区七:体检前仍坚持运动现代人注重健康,也养成了很好的生活习惯,每天都坚持锻炼。但是这个好习惯需要在体检前三天暂停一下,因为运动可通过影响机体代谢、神经——内分泌功能,引起血液、体液成分的改变。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肌红蛋白、肌酸激酶等物质的升高,导致体检结果不准确。
除了体检前三天不要做剧烈运动之外,抽血前也不宜来回走动,应静坐并保持情绪稳定,等候医护人员安排抽血即可。
误区八:体检当天姗姗来迟下半年是体检行业的旺季,这时有人会打起小算盘:早到体检中心会有很多人排队,不如晚点体检,可以避开人流高峰。于是就经常出现有人十一点、十二点才到体检中心登记的情况。
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做法,因为人的代谢在一天之中是波动的。一般来讲,正常人血清物质水平的参考范围都是以早上8:00左右为基线来进行定义。如果太晚抽血会因为体内生理性内分泌激素的影响,使检测值失真,或偏离既有的参考范围而呈现异常状态。
而且从前天晚上六点就开始禁食的话,到第二天早上十二点已经是18个小时没有摄入热量,机体已经处于轻度“饥饿”的状态。在饥饿状态下,血液中多种成分会发生改变:首先是代谢相关的一系列指标,如血糖、血脂、血清蛋白、血酮体等;另外肝肾功能相关的指标也会发生异常,如血清胆红素等、肌酐、尿酸等。这样的血样是不可能代表受检者近期的身体状况的。
误区九:体检前擅自停药小编曾经遇到过一些因病长期服药患者在体检前三天贸然停药,问其原因,答曰:“因为药物会让我的身体指标受到控制,我想通过体检看清自己的身体情况。而且我担心药物会影响体检结果。”
首先重申,长期服药者必须常年规律服药。健康体检与医疗体检是存在很大差别的。正如上文所述,健康体检起筛查作用,因此,对于健康体检而言,慢性病患者不必停药;对于医疗体检而言,患者亦应遵照医嘱按步骤停药。
误区十:对体检结果过于重视或不管不顾人们拿到体检结果后,一般先看总检报告,总检报告中往往综述了受检者的身体情况及饮食运动注意事项。受检者对于这份总检报告可能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
一是对结果过于紧张。这类人会严格执行医生建议,比方说医生建议少吃鸡蛋,那么他就会完全不吃蛋类,久而久之身体很容易缺乏某类维生素、蛋白质或必要元素,出现新的问题。又或者看到总检报告中出现“异常”字眼,就开始四处求医问药。其实,数据异常不代表一定有病。有些指标总是随着生活习惯、身体状态、环境而不断波动,需经过一系列的检查才能确诊。
另外,也有不少人完全不重视体检结果,最终导致严重后果。比方说,曾有人在健康体检中验出乙肝六项全部为阴性,总检报告建议注射乙肝疫苗,但他并未放在心上,最终感染了乙肝病毒。
误区十一:体检报告不保留很多人在体检之后,看看结果就随手将体检报告扔了,觉得既然没查出毛病,就没有保留的必要。这些资料如果收集起来交到家庭医生手上,有可能会帮你摆脱一些慢性疾病或重大疾病的侵扰。
即使是两年的体检结果都是正常,但如果其中某项指标有了很大变化,家庭医生可以根据对不同时间体检结果的比较,发现或预测某些疾病,并制定健康管理计划,有利于疾病的防范。因此,体检报告要好好保存,且勿乱扔。
以上是在健康体检前后人们常见的一些误区。日后,朋友们再进行健康体检时勿忘了这些细节哦。
主任医生审稿
长沙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