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体检_常规体检 >> 军队体检 >> 都说年终该带父母做个体检,但你造体检市场
“一念之间,两种人生”,知友洪嘉君在知乎提到,一同事父亲,向来“健康”,某次胃痛入院,已是晚期;而另一位同事的父亲,年年体检,及时发现了肝癌,经过手术现在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
作为健康管理的第一站,体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在年底,医院好好做一番体检确实非常有必要。然而,占据大健康产业入口的体检市场,大伙儿对它有多少了解呢?
蛋糕虽大,但乱象横生
近几年来,健康服务产业逐渐取代房地产业,成为国家经济的领航行业。依照天朝的国情,有政策支持的产业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一般都会呈现出红红火火的状态。可不是,作为健康服务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健康体检机构已超过家,市场规模突破亿元,预计到年将超过亿元。
虽然健康体检这事儿国家支持,民众需要。但若大家伙都一窝蜂地涌入,这个市场很难不乱。
做过体检的人都知道,在体检之前一定要找一个靠谱的地儿。而目前的情势是:国营体检企业在市场上占统治地位,民企的表现越来越活跃,打着“免费体检”骗钱的机构也不在少数。看起来一片欣欣向荣:对“医院”情有独钟的大妈大爷可以去三甲,认可“高价买安心”的大妈大爷可以去高端体检机构……
但这依然离不开一个“乱”字:不同机构的体检价格相差悬殊,什么时候被狠狠宰一把都不清楚;钱的事情还是小事,全国体检行业根本就没有啥统一的人才准入标准,管理规范等。有些体检机构聘用的都是些退休人员,大、中专实习生之类的,连专业都不一定对口。
另外,那些通过收购以占据市场的体检大头们,有些机构内部的检验标准之类还没统一起来,在体检报告上把男性写成女性,没做过的体检项目楞是帮你分析出道道儿来,这类事件屡见不鲜!
所以,即便大伙儿抱着“千金难买我乐意”的心态,但最终只怕也很难乐意起来!
重规模重设备但不重“医者父母心”
不少的体检机构在对外宣传时,都会附上“我家有多少多少设备,这些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如何如何牛”这类的说明。末了不忘带上自己的野心:誓要整合体检产业资源,成为龙头老大。
在资本层面和宣传层面他们或许是赢了!但是这些机构却输了客户信任和粘性上。一位叫理查德(RichardSaintCyr)自年来到中国以来,做了6次体检。在他的印象中,这些体检机构“医院,更像是一家工厂,一家高效的工厂。体检穿行在流水线上。”
媒体上说,中美两国体检最大的差别就是,中国人不相信他们的医生,觉得测试要比和医生交流重要得多。包括理查德在内的不少国内外人士更是认为,数据的价值并没有那么大,设备的检查只能反映身体那一瞬间的状态,不能说明之后的问题。
问题是,是我们不相信医生吗?医生根本没空搭理我们。一直以来,无论是看病还是体检,都像是客户的单向行动,即便是看完病,不少医生还是不了解客户的健康状况,更没有一套系统的预防或治疗方案给到客户,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医患交流都是“一次性的”。
也许有人会说,待民营体检机构完善之后,会给整个体检行业带来冲击,届时整个行业都会有所革新。事实却是,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这个行业,行业巨头的垄断之势已然形成。一旦垄断,革新的脚步反而会越来越慢。就像“XX年大健康“体检机构,不少网友都给出”它根本就没有资格统一市场“的论断。
营销花样百出,体检项目也拼噱头
陈晓旭、姚贝娜等女星患乳腺癌去世,女性对乳腺癌的防患意识越来越强,那就多入手几台红外乳腺检查仪,即便红外乳腺检查仪被公认为是超级不靠谱的设备;国人谈癌色变,那就利用消费者的心理弄出个防癌体检项目……这抓“热点”的能力,比专业的营销从业者还强有木有?
关键是,这些项目真的有用吗?据一些医生所述,用红外乳腺检查仪检查乳腺癌,还不如用手按压来得标准;至于动不动就是上万元的防癌体检,据说在美国,无论是保险公司、国家癌症研究所还是医生,都不支持大众做PET-CT或肿瘤标记物体检。
菠萝的《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揭示,给健康人做PET-CT体检筛查不仅无效,PET-CT因放射性强,本身就是“致癌因素”,做一次PET-CT就大概等于在海边晒10年的太阳!
动不动地就发明些“项目”不说,不少体检机构还继承“团购”精神,动不动就来点套餐之类的,名字还起得倍儿棒,什么“吸烟族套餐”、“富态族套餐”、“夕阳红套餐”之类的。时不时的,还有些“买即送”之类的优惠送出。
百姓们不清楚,但体检机构应该清楚,除了抽血、生化、脏器功能等常规检查(这些是肝功、肾功、血脂、血糖等重要指标),再在了解客户既往疾病史、家族病史等情况下,针对某方面做一些加餐体检局足够了。比如,中老年人则要在肿瘤、骨密度方面留心。越细致越好,大面积撒网对于体检者真心无好处。
大潮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在小编看来,中国体检行业缺的不是规模,也不是设备,而是真心实意将民众的健康放在首位的机构!
本文系“邱锦平”精心原创
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