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_常规体检

二宝妈行走在乙肝大三阳自然转阴之路

发布时间:2017-6-13 18:48:38   点击数:
时间才是最好的良药写在前面

都说80后乙肝病毒携带者人数众多,我也是其中一员。而现在80后是生育主力军,作为母亲很担心自己作为携带者会不会把乙肝病毒垂直传染给宝宝。我应该是幸运的,从孕前多年的乙肝大三阳,病毒六次方,经历大宝小宝的怀孕生产哺乳,到现在已经自然转为小三阳,肝功正常、乙肝DNA病毒阴性。

你问我是怎么治疗的?

答案是没有任何治疗、没有任何药物,是时间让我自然而然地完成了这个转变。

我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来,并不是想用自己的经验去指导那些和我一样是携带者的妈妈们,更何况我也没有任何用药治疗的经验。各位看官也请别把这个个人记录上升到耽误别人治疗这样的高度,仅仅只是分享一下认知、经验和感受,大家权且当成一个故事来听吧。

第一部分:感染乙肝病毒原因故事的背景是这样的:

我是出生在农村的80后,高一入学时体检发现自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大三阳。还记得那天班主任刷刷地叫了好一批人到教室外,说了一下情况,有的是大三阳,有的是小三阳,让我们自己注意一下,也不要太担心。后来其中一些同学开始吃保肝护肝的药,我自觉身体没有不适,父母也没有让我吃药,就这样一直携带着。

关于自己为什么会感染上这个病毒,多年来我也一直在寻找原因。因为乙肝病毒传染就三种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以及母婴传播。父母和亲妹妹都没有乙肝,排除母婴传播,高一时没有性接触,剩下的就只有血液传播这种途径了。但什么时候染上的,我真的不清楚。

前几年在天涯上看到过一篇帖子,里面说到80后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感染乙肝,原因是当时大规模推广疫苗注射,搞赤脚医生制度,但相应的医护人员从业水平及卫生消毒措施都没跟上,尤其是农村,卫生基础差,共用针头现象非常普遍。我才联想到小时候生病时,妈妈都会带我到村里的赤脚医生那里打针,那些针头都不是一次性的,装在铝盒子里,至于用完后怎么消毒也就不得而知了。或许这就是村里同龄人这么多人感染乙肝的原因吧。

我从小到大身体都还算健康,父母都说我和妹妹两个孩子很好带,有点小毛小病的都很快恢复,医院的次数也很少。从年知道自己感染乙肝到年,只有过一次肝功能轻微异常,是在年大学入学体检时,刚参加完军训,估计有点劳累,肝功能轻度异常,班主任单独跟我说如果复检还不正常建议休学休养。不过一周后体检又正常了。

大学里谈恋爱,男朋友就是现任的老公知道我有乙肝后没有任何不好的态度,觉得很正常。后来大学毕业找工作,体检取消乙肝项目的检测,所以也没有碰到就业歧视之类的。恋爱工作婚姻都没有因为乙肝受到影响,还是挺顺的。

第二部分:怀孕生育,乙肝病毒活跃

年,怀孕了,一直正常的肝功能也在孕五个月时轻微异常了。连着复查了好几次,都是轻微异常,担心母婴垂直感染问题,第一次就乙肝这个问题去看了感染科医生。医生建议我查个乙肝病毒DNA数量。查了之后病毒数量很高,10的六次方。医生建议我进行抗病毒治疗,因为肝功能不正常,病毒载量高,抗病毒治疗可以提高母婴阻断率。我说还有其他办法吗?他说要么吃一下保肝护肝的药,等孕28周时再决定要不要吃抗病毒的药。拿了药,很犹豫,一直不想打开。

就这样又过了一周,复查肝功能,还是谷丙转氨酶80左右,谷草转氨酶50多。不淡定了,想着要么看一下中医,这样总是异常会不会对胎儿不好。挂了中医的号,老中医说以前西医还没这么普及的时候,孕妇肝功能不太好都是开一些中药来调理,叫我不要担心,这些中药很安全的,不会对胎儿有影响的。我就看着医生刷刷地开中药方,付了三百多块钱提了一大袋煎好的中药回家了。

回家之后又开始纠结要不要吃这些中药。在纠结中开始翻看网络资料,接触了一个叫“肝胆相照”的论坛,零零散散地开始去了解这个跟随我多年的“病”,也开始了解了医生口中的“抗病毒”药物不是那么简单,用上了药后停药不是那么随意而简单的。

怀孕期间的肝功能状态及DNA病毒数量化验单(因怀孕期间就在三个月建档时化验了乙肝两对半,检查单附在孕期保健册上,这本册子在产后42天体检时被医生收走了,所以没有保留下乙肝大三阳时期的两对半单子):

从孕五个月开始,我基本都是在每周(最长每半个月)化验肝功能中度过的。病毒数一直是6次方,因为太想喂孩子母乳,以及不想长期甚至终身依赖药物,所以最终还是决定不采取抗病毒治疗了。

关于乙肝大三阳能否哺乳,医院的各科医生,感染科、内科、妇科、产科医生,没有一个是支持大三阳母乳的。但网上“肝胆相照”论坛上的知识都支持可以母乳,这也坚定了我原本一心坚持的母乳喂养决心。

产前甘胆酸偏高,肝内胆汁淤积症,很多妈妈都会有这个情况,甚至很多妈妈为此选择提早剖宫产,怕胎儿缺氧,但我依然坚持顺产,医生开的降甘胆酸的药物也没吃。孩子出生后除了常规乙肝疫苗外,还打了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出生18天又打了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常规进行0-1-6乙肝疫苗接种。孩子七个月的时候化验,乙肝抗体浓度多,孩子母婴阻断成功。

生大宝时的住院记录:第三部分:“大三阳”自然转变“小二阳”

洋洋洒洒写到这里,终于来到了故事的转折点:

年我怀上二宝,照例是三个月产科保健建档,又一次化验乙肝两对半,顺便让医生开了个乙肝病毒DNA的单子。

看到结果我还以为看花眼了,以前化验单上都是“一三五”阳(大三阳)的,怎么变为“一五”阳(小二阳)了?第三项e抗原奇迹般消失了!而且病毒DNA数量变为“低于检测值”!怎么可能?以前都是10的六次方,现在居然检测不出来了?这是什么意思呢?立马网上查了资料,得知这个俗称“小二阳”,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不会持续太久,还会变,变好还是变差因人而异。

这个时候我已经接触到恒星的理念了,知道药物伤害的副作用,我这么多年来没用药,而且之前这么高的病毒载量变为低于检测值,应该是往好的方向发展了。于是二宝的怀孕之旅无比轻松,不用一天到晚纠结肝功能正常与否了,也不用一天到晚排着时间去抽血检查了。

怀二宝整个孕期肝功能一直正常,二宝出生后还是听从医生建议,在常规0-1-6乙肝疫苗基础上,加了一针出生时打的乙肝免疫球蛋白。二宝至今没有检查过有没有乙肝抗体,在恒星久了心态放宽了,知道病毒没那么可怕,是否母婴阻断成功结果也都不重要了。因小二阳的乙肝三系单子附在产检保健册上,保健册已在产后被医生收走。附上当时生二宝时的住院记录,显示表面抗原阳性、核心抗体阳性(一五阳,俗称“小二阳”)。第四部分:“小二阳”自然转变“小三阳”年,生完小宝一年半,再一次化验乙肝两对半,结果是“一四五”阳,就是小三阳。之前小二阳状态时e抗原消失,但e抗体一直没有出现,现在终于出现了。乙肝病毒DNA数量依旧是低于检测值,肝功能正常。第五部分:探索自然转变之谜——是假象吗?会复发吗?我以前一直以为这辈子都是大三阳了,现在身体在经历两次妊娠分娩之后乙肝状态也随之变化,太颠覆我的认知了。于是立马查资料,发现了骆抗先(医院感染科医生)的博客,并在他的博文中找到了我要的答案:评论三十五分娩前后母婴的生理剧变《博客》跟帖中分娩与育儿是一个热点问题,某些具体事件说法不一,似乎都有一些道理,使初为父母者无所适从。我想在妊娠和分娩的生理方面务点“虚”,希望对育龄男女有些帮助。孕妇和胎儿的奇妙关系父精母卵结合成为胚胎,一半基因来自父亲,由胚胎发育为胎儿。大家知道:移植别人的肾脏都必需用皮质激素和别的强免疫抑制剂,才能保护移植肾不被排斥。你是否想过:孕妇子宫里的胎儿,有半数基因来自父亲,等于半个胎儿是移植的,那怎么不被排斥(流产)、反而能逐渐长大呢?这样奇妙只能说是“上帝”的创造,但这位“上帝”却是千万世代的进化。从猫狗、猴子到人类,都须交配生育后代,也都是雄精雌卵。进化到人类是怎样克服排斥的呢?有两种天然的保护措施:激素和免疫。开始怀孕,卵巢就会产生激素黄体酮,使胎盘稳定贴着子宫壁,胎儿稳定的靠着胎盘,保护胎儿不被排斥。保护移植肾不被排斥要长期用免疫抑制剂;孕妇的淋巴细胞也会自然降低免疫,可能会使病毒水平增高1次方,只是因为孕妇的血容量增多被稀释了。胎儿在妈妈子宫里,通过脐带血管提供各种营养物质和液态氧气。子宫里是无菌的:脐血提供营养,胎儿肠管中没有大肠杆菌;脐血提供氧气,胎肺无需张开。一切由母血供给,当然是安全养分。十月怀胎,胎儿不被移植排斥;在无菌真空的子宫里接受人体必需的各种养分,平平安安,发育成熟长大,妈妈的子宫真是宝宝的安乐窝。分娩的头几天,产妇和新生儿都发生了剧变胎儿发育成熟长大,也就到了分娩期。妈妈体内发生了剧变:临产前黄体酮自然停止产生;更替产生的是雌激素。雌激素使胎盘从子宫壁脱离,新生儿与胎盘连接的脐带,出生时被剪断结扎,从此,妈妈对婴儿就完全断绝了生理存活的供应。哇哇一哭,肺叶张开,大气(有无数看不见的细粒)夹带着粉尘和细菌进入气官和肺泡;喂水喂奶带进的微量细菌也能在肠管内迅速繁殖;薄嫩的皮肤和粘膜也极易破损而感染。从无菌真空的子宫降生到纷乱繁杂的大千世界,婴儿立即都要接受严峻的挑战。所以,宝宝必需要有良好的护理,尽可能减少感染的机会;还有,慈爱的妈妈喂母乳吧!母乳中有新生命进入尘世需要的所有物质和抗体。不要听从善意、但不明智的劝告,母乳是不会传染的,请看08年的博文《“大三阳”的妈妈,你还不放心喂奶吗》。

还要谈妈妈体内发生的剧变:为避免胎儿被排斥,孕妇免疫是降低的;胎儿产出,免疫可有明显反弹,约有40%的产妇进入免疫清除期,立马可发生分娩性肝炎,少数病情可能很重。

“大三阳”高病毒水平的慢性携带孕妇,为阻断围产期母婴传播,在妊娠末期常规服拉米夫定到分娩。有的医生过于关心,用药效较强的抗病毒药。但药效越强、服药期越长,产后反弹也越重。只要降低2次方就能阻断传染,拉米夫定十多年来效果确实。抗病毒活性不很强,服用时间又短,产妇停药后,不会提高40%的反弹率。除非孕妇本人治疗需要,或者预期会早产、怕服药不够3个月,一般不宜服用更强的核苷类药。骆老以这样简单明了的文字,让我们明白了生儿育女这个过程母体经历的生理剧变,从孕期降低免疫到分娩后进入免疫清除期,难怪连住在身体20多年的乙肝病毒状态也开始变化了。继续扒骆老的博文,从满眼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文章里搜寻“自然转阴”的痕迹,果然没有失望:慢性携带状态的清除与年龄和性别相关:女性能较早清除携带;越年小的携带越稳定,年龄渐老的清除的渐多。小儿和少年因乙肝疫苗普种,感染已大幅度降低;当前成年人中约有10%是慢性乙肝携带者,而60岁以上的人不到5%。经过漫长岁月的乙肝病毒携带,逐渐发展了特异的抗病毒免疫,最终几乎都能清除病毒,所以慢性乙肝携带者不是终身感染。为什么女性能交早清除携带?原因骆老的《分娩前后母婴的生理剧变》已经写得很明确了。上天对女性还是很眷顾的,虽然让我们承担起来生儿育女的艰辛责任,但我们也在妊娠分娩哺乳这样特殊的生理时期让自身的免疫机制得以重组提升,进入新一轮的高效运转时期。付出的代价,总能有相应的利益存在。但是,我这样自然从乙肝大三阳转为小三阳,而且在病毒六次方的情况下依然没有抗病毒治疗,孩子母婴阻断成功,是幸运吗?是个例吗?答案是否定的。这样的案例其实很多,但是医生不会去观察这些不能带来利益的个体。且看台湾学者新近报告:台湾省学者新近的报告乙肝带毒者,特别是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HBsAg自发转阴率很高。所谓自发转阴,就是无需任何药物治疗,依靠机体自己的免疫功能将HBsAg清除了。医生们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现象,但一直认为自发转阴率很低。台湾省学者的报告指出,在乙肝的高流行区无症状HBsAg携带者有较高自发的HBsAg清除率。据他们报告,观察10年HBsAg自发清除率为8.1%,观察20年为24.9%,观察25年为44.7%,而79%的自发清除都发生在40岁之后。也就是说,40岁以上的乙肝携带者将有一半会自发清除HBsAg。有人还非常关心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发病情况,就是能否变成肝炎。观察得知,20年将有21.5%发病,结束携带状态,每年约有1.55%的发病率,但这些发病者在3~20年以后仍可出现HBsAg的自发清除,而自发清除HBsAg的人不会再发病。看到这样的报告,内心的激动不言而喻。但看得越多越恐慌,很多人都说要警惕“三达标”(肝功能正常、病毒阴性、e抗原阴性)的“小三阳”,因为这很可能是假象。而我也属于“三达标”的小三阳,会不会是假象呢?我这样从大三阳自然变为小三阳,还会反复吗?继续扒骆老博客,这位耄耋之年的老医生,一生都在研究乙肝病毒感染及抗病毒治疗,却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浅谈慢性携带四、两种“小三阳”慢性携带“小三阳”慢性携带有什么特点?在我国,婴幼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极大多数慢性化而成为“大三阳”的慢性携带者,病毒水平很高,由于免疫耐受性逐渐减弱,免疫清除性缓慢增强,病毒水平大约每4、5年能降低1次方,经过几十年,男性在45岁前后病毒降到3次方,女性清除病毒较快,在35岁前后也能降到这一水平,病毒复制很低了,E抗原也就消失了,“大三阳”转为“小三阳”,到了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的恢复期。从“大三阳”转为“小三阳”需要的时间并不相同,很少数慢性携带者在儿童期已是“小三阳”;但我也见过三位80多岁的老人还是“大三阳”携带者。经过漫长的岁月,“小三阳”携带者肝细胞内只剩下少数乙肝病毒,复制活性已经很低。新生的肝细胞很少再被传染,已经感染的肝细胞终将衰老死亡,感染病毒的细胞越来越少,最后终于清除了病毒,乙肝病毒感染不会是终生的。有些人据说是因为“工作需要”不能不饮酒,他们的“小三阳”携带很难被清除,还可能再逆转成“大三阳”。一般而言,这种经过漫长岁月、免疫活性逐渐发展,而病毒水平逐渐降低的“小三阳”携带状态,大都会稳定好转,发生“小三阳”肝炎是非常罕见的。这一过程是漫长的,E抗原开始转阴时,可能E抗体还没有产生,血清HBVDNA可能还在检测限上下波动。在E抗体产生、HBVDNA再也检不出之后的相当长的时期内,肝内仍可有微量病毒潜在,但最终总是会消失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自然恢复后的状态是比较稳定的。非活动性乙肝病毒携带有什么特点?另一种“小三阳”携带来自抗病毒治疗有效的肝炎患者,“大三阳”的E抗原转阴,HBVDNA降低到检测限以下,肝功恢复正常,这就是干扰素疗效的三终点;如果原来E抗原就是阴性,就只有后面的两条。经过抗病毒治疗恢复的“小三阳”或“小二阳”携带,现在叫做“非活动性乙肝病毒携带”。这种携带状态不是很稳定,如果原来是“大三阳”肝炎经普通干扰素治疗转为非活动性携带,在位非活动性携带者之中1年内大约有15%会复发,以后复发的就很少了;经长效干扰素治疗有效的患者复发率会低得多。因为“小三阳”肝炎是变异的乙肝病毒,经普通干扰素治疗转为非活动性携带,在1年内大约有70%会复发,以后还会有复发,最终能稳定携带的很少。“大三阳”肝炎经核苷类药治疗,需要几年后E抗原才能转阴而成为非活动性携带,但仍需延长治疗,过早停药大都要复发。经过上述可能复发的时间,非活动性携带一般是稳定的,但还是有少数患者会肝炎复发,无论原来是“大三阳”或“小三阳”,复发后的肝炎大都是“小三阳”肝炎。对这两种“小三阳”携带要有差别吗?非活动性乙肝病毒携带的名词国内使用还不普遍,慢性乙肝病毒携带和非活动性乙肝病毒携带两者国外的文献有时也混用,但我认为有必要把两者区分清楚。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要经过漫长的岁月,才逐渐变成“小三阳”携带,对乙肝病毒的免疫比较充分,病毒再活动而发生肝炎的几率很低,而且总有完全清除病毒的一天。非活动性乙肝病毒携带主要依靠药物,干扰素治好的患者一部分激发了免疫,但抗病毒免疫没有长期自然发展的“小三阳”携带来的充分。其实,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并不能彻底清除乙肝病毒,即使表面抗原转阴了,还有近30%会逆转成“小三阳”携带。所以非活动性携带的稳定性不如自然康复的慢性携带,前者需要更多、更长期的定期检查。这篇文章很通俗地对比了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不用药的自然携带者)与经抗病毒药物治疗的非活动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恢复状态。也赤裸裸地说明了药物压制症状制造美好检验单数据下的事实是多么无力而苍白。耗尽了大量财力精力每天与乙肝病毒抗争,换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复发”。

对于乙肝这词儿,虽然自小与它相伴,但我一直没有好好去了解它。得益于两次生育过程,让我在身体无症状情况下去化验,并看见它三次慢慢变化的过程。

事物“善于”用其纷繁复杂的外表来掩饰其本质。如果我们觉得某件事情没有规律,那一定是它的规律我们还没有发现。乙肝病毒也是一样,身体里的这些自然而然的变化不是无序的,也绝非无章可循。

根据骆老博文的知识,接下来我乙肝感染状态应该还会发生变化,简单做个图表记录下这些只有通过化验单才知道的变化过程:

第六部分:为什么我愿意对身体施行“无为之治”?

故事讲到这里,不知大家会不会有这样的疑虑,这么多年来,尤其是怀大宝生大宝时乙肝病毒这么活跃,甚至在产前病历上医生赫然写着“妊娠合并肝炎”这样扎人的字眼,为什么我依然不为所动,不去吃任何药?孕35周时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已经到了+,以至于去感染科门诊时女专家直接就骂我:“谁让你孕28周时不抗病毒治疗的,现在说什么也来不及了!”那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鄙夷神色时隔四年我仍然记忆犹新。

没有强大的知识储备,估计就只有干哭后悔的份了。如果当时听从了医生开始抗病毒治疗,每天奔波于买核苷类药物打干扰素,每周化验肝功能查病毒数调整用药量调整治疗方案,我还有可能要二宝吗?我还能有机会看到如今自然转变后的结果吗?

年,我开始接触恒星育婴室,第一次了解“达尔文医学”。这个冷门的医学,没有商业价值的医学,却吸引着如此众多的恒星妈妈们。一年,两年,三年,四年,我依然还在这里。这些年,我断断续续地帮助群里的妈妈,也不断地吸收达尔文医学的知识。

达尔文医学对于我们理解乙肝病毒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发,其中“自然选择”成为我们理解这一问题的关键。达尔文医学的作者在《我们为什么生病》的前言中写到:一切生物的功能设计都用查理士?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来解释,是本书中贯彻始终的思想。

该如何从“自然选择”来理解人与乙肝病毒的关系呢?

自然选择告诉我们:基因只对如何更多更好地繁衍自己的后代感兴趣,每一个基因为了更多地繁衍自己的后代会“不择手段”。如果我们是乙肝病毒的宿主,乙肝病毒只会更好地“调理”我们为其繁衍服务,而导致宿主的死亡对乙肝病毒的生存繁衍未必有利。乙肝病毒寄生于我们人体并希望通过我们传播给其他宿主以便更多地繁衍自己的后代。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乙肝病毒如此广泛地存在。中国人每十个人里边就有一个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乙肝病毒会致死宿主,乙肝病毒本身也将会失去繁衍传播的途径。当我们懂得自然选择的道理后,也能明白这样一个事实:传播力越强的病毒,毒力越弱。

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害怕乙肝病毒?

很多人将乙肝病毒与肝癌联系在一起,一如发烧会烧坏脑子一样。但人们往往忽视了肝癌形成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长年累月的用药史。任何药物都是通过肝肾代谢的,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在肝脏里经年累月地积累,各种滥用的抗病毒药物导致病毒变异最终失控,加上各种化疗放疗治疗手段压制身体的免疫体系,最终人财两空。

我们习惯性思维都是害怕被病毒(乙肝病毒)“感染”,于是我们对“病毒感染”有着强烈的抵触情绪。达尔文医学告诉我们人与病原之间的关系是“相互适应”。宿主与病原的关系既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关于这一点可以阅读:细菌主宰人体:共生细菌数量为人体细胞10倍!)。宿主在与病原在相互适应的过程中获得健康,同时双方都要为彼此间的相互适应付出代价,这是自然进化的结果。

正如禹宽平先生在达尔文医学“译后记”中所说的:我们是否应该消灭我们认定的敌对物种?或者说,这些敌对物种是否有权与我们共处?同样,这样的思考也消解了现代医学关于疾病与健康的对立。现代医学总是认定疾病是由病原造成,消灭病原就预防了疾病,从而保障了健康;但如果从如上所述的达尔文医学角度思考问题,消灭病原反倒可能妨碍正常生理。

“消解了现代医学关于疾病与健康的对立”这句话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我们一般认为“疾病”与“健康”的关系是对立的,“疾病”有害于健康,其实“疾病”与“健康”本是双生花,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我的例子只是千千万万自然转变的一员,不是幸运女神眷顾了我,而是我愿意对身体施行“无为之治”,让事实本身得以展现。没有滥用药物的各种疑难杂症,这才是乙肝病毒感染最原始最真实的发展轨迹。只是10年、20年、25年、40年,这样的时间太长远,习惯了速食时代急功近利的人们,没有机会看到乙肝病毒这样缓慢而优雅的发展状态。时间才是最好的良药!

推荐阅读:乙肝大小三阳的母亲可以哺乳吗?真相往往与想象不同!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好不好
北京有哪些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mwphoto.com/rztj/748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