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_常规体检

去国外体检能查早期癌症专家揭秘体检查

发布时间:2018-2-24 18:43:12   点击数:

春节临近,出国“防癌体检旅游”又开始升温。统计显示,赴日本接受早期防癌检查项目的中国人,有9%检测出早期癌症。在日本发现的胃癌,50%以上是早期胃癌,而国内发现的胃癌,只有10%为早期胃癌。为何国外癌症检出率高?打飞的,花高价,到国外去查癌症,值得吗?专家认为,其实从技术手段而言,国内外差别并不大,而且由于肿瘤的特性,“打飞的体检”的结果,几个月内就可能改变,唯有“定期体检”,才是发现早期癌症和癌前病变的重要途径。

采访专家:医院超声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南京市医学会超声学会副主任委员林红军

本版采写:李兰陵

1、国外体检新宠PET国内也有

出国防癌体检项目介绍中,被提及较多是PET-CT检查。PET-CT是一种高端医学影像诊断设备,能达到早期发现身体的一些功能改变以及诊断疾病的目的,因此,近年来已成为防癌体检的“新宠”。

个案:有位患者因咳嗽咳痰就诊,痰中查见癌细胞,医生给他做了胸部CT,看到他左右肺各有一个占位病灶。他到底是右肺癌?还是左肺癌?还是左右肺都是癌?为确诊,给他做了PET,结果发现,是右肺癌。

PET为何能断良恶?

恶性肿瘤像“强盗”一样,在体内掠夺性地摄取营养,让患者越来越瘦,肿瘤却越长越大。

葡萄糖是人体细胞(包括肿瘤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恶性肿瘤摄取的葡萄糖远远多于其它正常组织。利用这一特性,在葡萄糖上标记上带有放射活性的元素氟-18(将显像剂18F-FDG注入静脉内),在体内循环,恶性肿瘤摄取的18F-FDG远多于其它组织。

如果经PET显像,发现肿块内积聚大量18F-FDG,就可以断定是恶性的,反之则是良性的。

个案右肺病灶积聚大量18F-FDG,所以断定为右肺癌。

但是,PET绝对做不到在全身一扫,就能知道哪里有几个癌细胞,哪里可能是癌症的爆发点!

其实国内也有PET-CT,出国做PET-CT,其价格需几万元,医院均有,价格却不到一万元,而且有的地方还纳入了医保。

2、国外癌症检出率高是因为体检意识好

现在,国内外防癌筛查用的手段和机器基本一致,技术层面差别也不大,那为何某些国家早期癌症的检出率较高?

原因是,其国民有体检意识,如日本,从学生时代就开始接受正规体检,每年两次,名为“定期健康诊断”,而且,日本已经建立起了全民癌症筛查体系。

癌症一般不会突然发生,会有些癌前病变,所以每年的体检,在某种程度上能起到早期癌症筛查的作用。因此说,进行定期专业的癌症检查,现在仍是人类抵御癌症的最佳方法,关键是要选择具有检查、诊断、治疗系列医院进行筛查。

3、检测肿瘤标志物可发现微灶肿瘤

现在一般常规体检中都有肿瘤标记物检查,而肿瘤标志物检测,是早期发现无症状微灶肿瘤的唯一途径。

何为肿瘤标志物?

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标志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

一般肿瘤细胞在癌前病变时,会产生表达肿瘤异常的蛋白质,而且多数肿瘤从癌前病变发展到0.5厘米以上的占位性病变,需要5~10年的时间。因此,如果能够在这段时间内,早期检测到“异常蛋白质”,就可以早期发现癌症。

当然,研究表明,这些物质在正常人的血液中也存在,而且,肿瘤标志物检测呈阳性也不一定就是肿瘤。但是,它却是一种提示和信号,提示你顺藤摸瓜,进一步做CT、B超,以明确诊断。

4、B超能很清楚地看到腹部肿瘤

癌症检查的常用手段,还有生物物理检查,如B超、内腔镜、CT、MRI及X光、核素显像等。

个案:一位68医院参加单位体检,做B超检查时,发现他的肾上有个2.8cm的小肿块,进一步检查,确诊为早期肾癌。立刻手术,至今已康复。

B超,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腹部肿瘤,如肾癌、肝癌;盆腔内肿瘤,如子宫内膜癌、盆腔癌、卵巢癌;可判断乳腺、颈部肿物的位置、大小、鉴别其良恶性。

检查频率:健康人一年检查一次。对于乳腺癌,35岁以下的女性应首选B超。

胸部X光片,可直接显示肺部肿瘤,也可通过肺气肿、阻塞性肺炎、胸水等间接性改变寻找胸部肿瘤。X光胸片能查出最小直径为1cm左右的肿瘤。

胸部CT,能发现微小病灶0.2-0.3cm肿块,还能发现被心脏、心膈角掩盖的病灶,能发现肺部隐匿性的病灶。

普查,是发现迹象,一旦有肿瘤迹象,进一步通过影像、血清学指标、细胞学筛查,确实有占位,再通过穿刺或活检取得最终的病理学诊断。

5、40岁以上人群要做癌症筛查

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健康人体内经常会出现发生突变的肿瘤细胞,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突变的肿瘤细胞进行“免疫监视”,不断清除随时出现的肿瘤细胞,绝大多数人体并不发病。但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尤其是步入老年,免疫系统的功能逐渐下降,少数发生突变的肿瘤细胞一旦逃避了“免疫监视”,就有可能逐渐长大成为肿瘤。

因此,40岁后每年至少要做1次全面的身体检查,最好做“常规+防癌”体检套餐。

乳腺癌:50岁后每年做一次乳腺X线筛查;高危人群40岁后最好每年做一次钼靶结合B超的筛查。

胃癌:40岁后,特别是其高危人群,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以及有胃癌家族史者,以及长期生活不规律、暴饮暴食、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建议去做一次胃镜检查。

肠癌:50岁后,每年查次大便隐血试验,5年查次肠镜,家里若有亲属患肠癌,最好从40岁开始。

其中高危人群,如,有结、直肠息肉,结肠癌家族史,腹泻、便秘、便血史的人,最好每年做一次肠镜筛查。如不适合做该筛查的人,可用CT检查结肠。

前列腺癌:50岁以上男性,在体检中增加一项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查。

6、高危人群须缩短筛查间隔时间

个案:去年10月,一位22岁的小年轻参加了公司组织的体检,B超医生发现他的肝区有些问题,希望他进一步检查,但他自感身体好,不想听医生的。而其父母考虑到家里有肝病遗传史,他又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极力劝其进一步检查。结果发现,他患了肝癌(癌细胞肿块大约有2-3cm),因发现得早,术后恢复很好。

这位小年轻很奇怪,他去年4月就职前体检,也做了B超,但没有发现肿瘤啊!专家解释,有的癌细胞长得很快,4月体检时,癌细胞可能还没有生长出来。

专家建议,有肝癌家族史、从小就感染或者携带乙肝病毒的人群,应每年或每半年定期做一次肝癌筛查!

个案:一位40岁的出租车司机,去年3月参加健康体检,结果正常。最近,他突然咯血及头痛,做CT检查,竟然发现是小细胞肺癌晚期,脑转移。

中老年人,尤其是嗜烟者,应列为肺癌重点普查人群,每半年至1年检查1次;而肺癌高危人群,有必要每年做一次低剂量的螺旋CT扫描,而此个案,人到中年,抽烟,又是司机,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爆光
白殿疯是怎样确诊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mwphoto.com/rztj/974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