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体检_常规体检 >> 体检项目 >> 独家揭秘柳林小伙为你讲述真实的赴非洲
“这辈子能有段维和的经历,我这兵没白当!”随意搭配夹克外套和牛仔裤的柳炳全,个子不高,说话声音不大,看起来斯文腼腆,让人很难将其与维和军人相联系。
28岁的柳炳全,退伍后通过招考成为柳林司法所的一名工作人员。回忆起年9月至年6月近一年的维和时光,柳炳全感慨颇多。3月19日,他向记者讲述了那段既艰险又无上光荣的经历——
层层筛选戴上“蓝盔”
临行前写遗书
年1月,马里发生大规模反政府叛乱,应马里政府要求,年4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成立联合国驻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特派团(联马团)。同年12月,应联合国请求,中国派出首批赴马里维和部队。至今,每年都有包括警卫、医疗、工兵的数百名中国维和官兵在马里的加奥市驻扎。
(马里共和国是西非的一个内陆国家,是西非面积第二大的国家。它的北部边界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大多数人集中在南部,尼日尔河和塞内加尔河源于这里。马里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马里首都市区)
中国第二批赴马里维和部队年9月部署到加奥,柳炳全就是其中之一。“能被选去参加维和,很光荣!”柳炳全说。
年,读高二的柳炳全报名参军。年6月,当得知所在部队要选拔余人组建工兵分队赴马里执行维和任务时,柳炳全立即向组织递交了申请书。在众多报名者中,经过体能测试、专业知识测试、心理测试、体检等层层筛选,柳炳全有幸进入维和集训队。在国内集训期间,接受野战生存、专业技术、法语口语、外交礼仪等内容的强化训练时,也将面临被淘汰。“虽然很苦很累,但想想觉得很值。”最终,柳炳全凭着出众的个人素质,光荣地加入到蓝盔队伍,成为维和大队的一名工兵战士。
(国内欢送仪式)
临去马里前,柳炳全留下了一封遗书。他在遗书中写到:“从我当兵的那一刻起,我就做好了一切可能发生的准备,我不想错过也不愿意放弃这次机会……相信爸妈在天上会保佑我的!”父母早逝,柳炳全的遗书是写给老家的姑姑的。他不敢打电话告诉亲人,只在出发的路上给亲人们群发了一条短信:我即将出国维和,请不要担心。
“营地被围攻,
两天三夜没睡觉”
(整装待发)
年9月17日,中国第二批赴马里维和部队从长春乘专机启程开赴任务区。经过10个多小时的辗转飞行,飞机次日在加奥机场降落。外墙满是弹孔的加奥机场不见民航机的踪影,马里政府军手握架在皮卡车上的重机枪在城里巡逻,市区驻扎着各国维和部队,民居简陋破败,弹壳随地可见,不远处的爆炸声推着热浪扑面而来……眼前这个满目疮痍的城市让柳炳全震惊,感到既陌生又紧张。
(加奥当地民居)
(加奥当地动物)
中国驻马里维和部队营地所在地加奥市,位于撒哈拉沙漠南部边缘地带。属于热带气候,最高气温可达50℃以上,还经常出现沙尘暴。“不到非洲,不知道蚊子的可怕,这里的蚊虫经常大片来袭。而且,水源短缺,连喝上干净的水都是奢望,更别说洗澡了……”艰苦的自然环境下,被分在给水中队的柳炳全,除了负责每天到几十公里外的地方取水、排污,还要参与巡逻、站岗。无论多么酷热难耐,柳炳全和战友们都得头戴“UN”标识的蓝色钢盔、身穿厚重的防弹衣、脚踏战靴、手持钢枪站岗巡逻,全部装备重达几十斤。每人每天三班岗四五个小时,每次下岗后都全身湿透。
(外出取水,柳炳全执行警戒任务)
(柳炳全和外籍维和军人合影)
(当地沙尘暴天气)
与环境的恶劣相比,柳炳全的日常工作更是不易。虽然出国前已经对马里有所了解,并为即将面临的危险环境做好了思想准备。然而,现实情况还是超出了大家的想象。年马里北部地区持续动荡,在第二批中国维和军人抵达一个月内,马里稳定团阵亡人数就超过了成立一年半来阵亡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在年10月3日一起针对维和车队的袭击事件中,有9名尼日尔籍维和军人死亡。年1月27日,上千名加奥群众聚集到联马团东战区司令部门口示威,局面很快升级为暴力围攻,一墙之隔的中国维和部队营区也遭牵连,多名维和军人受伤。
(年1月27日,马里稳定团营地发生冲突,中国维和军人高度戒备。)
(年1月27日,马里稳定团营地发生冲突)
“事后得知,本次冲突造成3人中弹身亡,多人受伤,包括几名外籍警察。我们营地和联马团司令部在一起,大家全副武装,高度戒备,两天三夜没睡觉。”最让柳炳全难以释怀和悲痛的是,他的战友申亮亮在随第四批维和部队到马里执行任务时,遭遇恐怖袭击不幸牺牲。“那天晚上,亮亮在门岗执勤,一辆车突然冲向营区随即爆炸……他本来都定好了第二年服役期满就和女朋友结婚,没想到才到马里11天就牺牲了……”
(媒体报道申亮亮事迹)
开荒种地
维和日子苦中有乐
维和期间不光有艰难和危险,也有欢笑和感动。柳炳全说,中国维和军人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苦中作乐一直是他们的光荣传统。
(驻马里大使陆慧英看望维和军人)
(年春节,中国维和军人在马里向祖国人民拜年)
(中外维和官兵开展联谊活动)
维和部队的物资由联合国提供,由于交通不便和天气炎热,联合国保障体系供应能力有限,蔬菜、水果供应数量不足,品种极少,很多维和官兵因为缺乏维生素出现了口腔溃疡、手上蜕皮等现象。为了解决大家的“入口”问题,柳炳全和战友们发扬“南泥湾精神”,在营区内开垦荒地,用国内带去的种子种植蔬菜。白菜、豇豆、黄瓜……官兵们一有空就去打理这些“宝贝”。除了种菜,业余时间,大家还会组织烧烤、拔河赛、篮球赛等活动。
(维和队员们在板房外栽种蔬菜)
(维和队员日常饮食)
(烧烤、黑啤……偶尔的休闲时光)
(开展体育活动)
“我们每一个人都时刻不忘自己代表的是中国,谨言慎行。当地群众对我们很友好,经常给我们送芒果到营地门口,当地的孩子也总想围着我们让教中国功夫……”讲述中,柳炳全的眼神中流露出怀念和抑制不住的激动,“记得第一次出去排污担任警戒任务时,我全副武装,手持国产95式自动步枪,站在装甲车上,一路上加奥人民和各国友军都向我们打招呼,并竖起大拇指。那一刻,我为我是中国人感到骄傲,更为我是中国军人而感到自豪……”
(当地孩子向中国巡逻车队招手)
(当地居民生活)
尽管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中国维和官兵顽强的作风和乐观的精神给马里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维和部队中树立起中国军人的良好形象,联马团司令部代表联合国授予中国维和军人“和平荣誉勋章”。
(授勋仪式,柳炳全位于前排左二)
“身在异国他乡,使我深深感受到,只有国富民强人民才会幸福安康,只有身在祖国的怀抱才知道自己是多么幸福。在行伍生涯中能代表国家参加维和行动,是无上光荣的。”柳炳全在日记中写道。
特殊的经历让柳炳全有着同龄人少有的老练和沉稳,眼下在柳林司法工作的他,还担任乡纪委副书记、宣传干事等多个职务,吃苦耐劳的作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颇受领导和同事称赞。
让我们记住这个优秀的小伙子~
为他点zan吧!
作者:周桥 李永芳
图片:柳炳全(提供)
来源:今日竹山
推荐阅读?以十二时辰之名,触摸竹山城市之美!
?速看!今起竹山招录42名公务员(附职位表)
?如果你心情还不错,千万别错过这个…
?十堰武当山机场班次大调整,航线将增至14条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云上竹山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