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体检_常规体检 >> 军队体检 >> 年年体检正常,为什么还会查出癌症晚期
大家好,我是所长。
前段时间,我看见小助理列了一大张清单,还以为是她双十一抄的“作业”。结果小助理来了一句:“这不年底了吗,准备去做个全身体检。”
年关将至,又到了做体检的好时机。定期体检是远离疾病的秘诀,但真的有必要像小助理一样做那么多、那么“全”的检查吗?
今天,所长来教你如何做性价比最高的常规体检,少花冤枉钱。
正常人的“智商税”套餐
《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年全国体检人数增长到4.56亿人次,且这个数字依然在增长。
国民的健康意识上去了,是件大好事,说明我们离人均寿命上升又近了一步。但是,绝大多数人看到一大串体检项目,几乎一脸懵,只能听从机构推荐,乖乖地被“割韭菜”。
我们每年做常规体检,无非是为了排查身体中的健康隐患。说白了,一是防癌,二是防慢性疾病。那么,那些直勾勾奔着癌症去的专项检查,真的有必要做吗?
让所长来给你分析分析:
肿瘤标志物检测#8db3e2什么是肿瘤标志物?说白了就是证明恶性肿瘤细胞存在的物质。它的检测方式很简单,就是通过你的血液、体液或是排泄物,看这些地方有没有恶性肿瘤细胞生活过的痕迹。肿瘤标志物并非单项指标,而是一系列指标,比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基抗原CA等。普通人做肿瘤标志物检测,无异于大海捞针。一般来说,大多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不高,就算指标异常也不能得出“体内有肿瘤”的结论,所以这项检测更多是被用于已确诊肿瘤的监测。基因检测同样的,基因检测也是服务于“高危人群”的。大家都知道,癌症有遗传性。但实际上,只有5%-10%的癌症有遗传性。只有这些已知有遗传易感的癌症,才可能通过特定的基因检测筛查出来。而对于没有家族癌症史的朋友来说,这种“滴血验瘤”的方式,无异于高额智商税。PET-CTPET-CT,俗称螺旋CT扫描。就准确性和安全性而言,PET-CT确实比常规的CT检查更为先进,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端、最先进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一方面,它很全面,做一次可以从头到脚、度透视身体每一处;另一方面,它很精确,理论上可以检测出2mm以上的微小肿瘤,准确性高达90%。但PET-CT并不是健康体检的常规项目,因为它在健康人群筛查出恶性肿瘤的比例仅达1.3%,有效性非常低。除此之外,PET-CT作为影像学设备,还存在着一定的辐射风险。刚做完PET-CT检查的人,作为潜在的放射源,在短时间内应该避免与孕妇和儿童有过多接触。至于为什么很多机构都会推荐这项检查,看它的价格就知道了。做一次PET-CT,接近上万元,医保还不能报销。综上所述,这些防癌专项体检,一般是不建议健康人群做的。当然啦,这里说的正常人,指的是普通风险人群,也就是45岁以下、无任何疾病史、没有家族癌症史、也没有特殊职业暴露的成年人。如果是不符合上述条件的高危人群,可以先咨询医生,再结合自身情况自主判断。体检不做这些,风险高一倍
多花钱事小,影响身体事大。除去多做不必要的项目之外,很多人也像小助理一样对体检存在着很多误区。误区1:体检项目越多越好诚然,一年一次的体检确实越全越好,大到器官,小到牙齿,都需要定期检查。但这个“全”并不等于多,体检并不是项目越多越好。大大小小的检查上千种,各有用途,正常人需要做的就那么十几项。就拿上面说到的“智商税”套餐和微量元素检测来说,它的受众并不是所有人。误区2:体检不需要咨询医生事实上,无论是体检前还是体检后,都最好咨询医生。一般来说,医院会推出体检套餐,这是合理的。但是这些体检套餐一般是针对普通风险人群,而非高风险人群。比如说喜好抽烟喝酒的朋友,抛开一些大家都要做的常规检查外,最好还是根据医嘱再做具体的专项检查。重点高危人群是有家族癌症史的人,以好莱坞女星安吉丽娜·朱莉为例。因为妈妈身患乳腺癌,56岁就去世了,所以她听从医生的建议,做了针对致癌基因——BRCA1的检测。在已知有87%的患癌风险后,朱莉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切除双乳。 同样的,我们体检后如有异常指标,也应该针对这些指标去挂专科。我们需要的不是一张报告单和一本健康手册,而是医生全面的解读。身体中的很多指标是相互关联的,很多情况下,单一指标并不能准确地反映问题。而这些错综复杂的指标之间,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医生才知道。误区3:一次体检能查出所有疾病世上疾病千千万,一次体检就能查?这算盘我也会打。常规体检主要是针对两个类型的疾病,一个是常见的重大疾病,比如肺癌、乳腺癌、胃癌、结肠癌等;另一个是常见的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体检有助于针对这些疾病进行干预,避免发生后续的心梗、中风等严重疾病。当然,体检也是为了查出可防可治的疾病,防患于未然。误区4:体检指标正常,就不用预防疾病拿到体检报告后,看到一堆指标正常,身体症状良好,有人就觉得体检白做了,钱白花了。这简直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一边害怕得病,一边又觉得体检鸡肋。体检指标正常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很多疾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病因错综复杂。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在内的一些慢性疾病,一旦患上,是要终身服药的。体检指标正常,说明目前身体已查的部位都符合正常水平。可是,这并不意味着身体里没有任何隐患了,毕竟常规检查查不出癌症,只能监测自己短期内的健康状况。预防疾病、远离癌症,还是需要坚持规律的作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检查和预防措施相结合。体检查出这些“病”,先别慌
很多人不敢体检,生怕查出什么大病,“我是不是时日不多了?”。拿到体检报告之后,看到各种五花八门的名称,先给自己吓个半死。其实,体检查出下面这些“病”,根本不用治。因为它们大多数是正常生理现象,只是听起来比较吓人而已。常规体检该做什么
一般来说,18岁以上、45岁以下的中青年,常规体检做以下项目就够了:在这份表格的基础上,可以在专科医生的建议下,适当增加适合自己的检查项目。比如有吸烟史的朋友,建议做一下低剂量胸部CT;三高的朋友,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加测颈动脉超声等项目,以此预估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没有不好的体检项目,只有不恰当的推荐”。抛开性别和年龄来推荐体检项目的,都是耍流氓。相比男性来说,女性需要多做两项检查:乳腺检查:常规查体、钼靶或磁共振妇科:妇科常规、妇科B超、宫颈细胞学检查、HPV45岁以上的高风险人群,做完常规体检外,建议特别做一些癌症专项筛查。(表格来源:健康)一般来说,体检不属于医保范围,但某些单项项目的检查,医保是可以报销的。比如说,偶尔有胃痛、烧心、反酸等症状的朋友,建议去做个胃镜。内镜是在医保报销的范围的,但是“麻醉药”不报销,做无痛的话自己要掏块左右的麻药钱。可以肯定的是,所有体检项目都有存在的必要,只是不是每一项体检都适合所有人罢了。同样的,以上的推荐,也是针对大多数人的情况,以供大家参考。但更全面的身体检查,还是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偶尔出现的症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每年体检做什么?收藏分享所长这篇“体检项目清单”就知道了。END
封面图片:Dribb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