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体检_常规体检 >> 入职体检 >> 李辛把体检报告放下,忘掉所有的病名,神乱
《经典中医启蒙》第五章
气机与开阖:
正常状态下,人体能量的运动规律
01
理法方术与大方向
从三焦来看,所有的病,不外上焦、中焦、下焦三个层次出了问题。这三个层次,又可以分成两种情况:虚和实。一个中医,每天看病人,男女老少什么病都有,其实就这两类。前面讲过,虚,就是三焦能量不足。什么是实呢?三焦就像一个气球。如果打上气,用力捏,到一定程度会发生什么?炸掉。在炸之前,某个地方会变薄、突出来,这就是脑血管爆裂的模型嘛。或者别的地方会突出来,可能是妇科肿瘤或者肝血管瘤。气机就是一团能量在三焦里边不停运转,我们的肉体就是一个壳,如果里面的能量太多,但是流通不畅,内外不通,就是实证。那么,“实则开”,气机的自然运动方向就要往外开。当开出去的渠道受到封闭的时候,就会在某个点上爆发。当一个气球没有气的时候,是什么情况?听众:瘪掉。李辛:对。人体的气球比较复杂,里面有各种不同的物质(皮、肉、筋、骨、髓),有各种不同的空间(三焦、脏腑、经络、血脉)。对于没有气的人,有的是这里瘪,有的是那里瘪,变化出种种症状。治疗原则:实病要开,虚病要阖。所以当我们说养生的时候,不是说该吃绿豆、红豆,或者人参、阿胶......或者用刮痧、针灸、按摩等方法,这些都是治疗上的细节。中医讲“理法方药”或者“理法方术”,方法是最后一步的操作,先要明白道理。明白人体当下是虚还是实,先找到大方向,是开还是阖,这是最基本的理。“开”是什么?我们常常会问病人:有运动吗?大便、小便、出汗、月经是否通畅?往上往外是开,往下通也是开的一种。这是第一。第二,有没有正常的社会活动?跟人交往是否有障碍?精神心理是否畅达?有话敢不敢说出来?难过的时候,会不会流眼泪?想买件衣服,会不会憋了三年还是没买?最近三个月有过休假吗?这些是精神上的开,很重要。这些都是大方向,我们要去了解这些最基本的部分,它们是我们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经历的。你自己深入了解了这些,也帮助病人意识到,并在生活中改变、调整,那个力量就很大了。很多人对自己的生活、内心状态、身心感受无知无觉,却指望通过吃一把绿豆、几根虫草就能改变很多。这个对简单轻灵的小鸡、小鸟还行,我们这么大,身心这么复杂的人,要靠它来改变,不那么容易。除非你是非常干净的肉体、非常清净的心灵,过着非常简单的生活,否则,一把绿豆是调不动你的,一包汤药也不太容易做到。真正能调动你的,是你的生活习惯、心理习惯,你怎么看待自己,怎么调整自己,你时时刻刻的选择是什么。02
知常达变与标本缓急
年我在上海工作,人民广场的下面有很大的电子游艺厅,有个拿锤子打鳄鱼的游戏,很多鳄鱼,此起彼伏,打到它就叫。有时候看病,看到一个人病了很多年,北京、上海,医院都看过,症状却越治越多,我就想起这个游戏,这个人就像一路上被很多锤子打过的鳄鱼。一路上的治疗都是在抓那些不断变化的症状和诊断——“变”,而忽略了人体本来自然的三焦能量的状况和气机运行规律——“常”。“平常”,就是生命本来的样子。中医治病,就是帮助一个人恢复平常。在这个恢复的过程中,医生会兼顾两个方面:第一,“急则治其标”,有一些比较急的症状,需要先处理,否则会干扰甚至影响进一步深入全面的调治。比如有个人胃痛急性发作,那我需要马上给他缓解,我就先给他扎针、止痛。这是治标。第二,“缓则治其本”,这位病人有深层次的问题,比如下焦不足、中焦虚寒、表气不畅,这称之为“本”。在缓解急症的基础上,再进行深入调治。以前老师教我看病的诀窍:一个病,西医不知道是什么,中医也看不出来是什么原因,你也不知道怎么治的时候,怎么办?调常。每次病人来复诊的时候,要问他的生活状态,吃喝拉撒睡,这才是中医看病的基本指标。吃得好吗?睡得好吗?动得好吗?拉得好吗?出汗正常吗?尤其是慢性病,把他的这些基础指标调到正常了,就意味着生机恢复,气机趋常,这个时候,人体本来的生命力,就能把这个病给化解掉。任何的病都是这样。所以说中医是“来帮忙”的,病人才是“当家做主”的,不是医生来全盘接手,指东打西。可惜病人常常放弃自己的主动性和对自己的责任,医生说什么,他就接受。很多情况,指标看起来有点吓人,医生也说得吓人,于是病人被吓到了,乱了方寸。在中医来看,三焦能量和流通度还不错,神也比较定,可能只是因为最近遇到了什么事情,思想上有些疑惑、纠结,或者因为最近天气的变化,能量稍微有些不调,或者是开阖的节奏与幅度有点跟不上,于是出现一系列症状和异常指标。这种情况下,医生需要指导病人,先学会定神,问问自己,真的很严重吗?把体检报告放下,观察一下自己这个真实的人,别着急下手一通乱治,这一点很重要。为什么神要定?神乱了,气机也会跟着乱。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假症状”出现,应接不暇,越治越乱。03
自愈的条件
什么病自己会好?什么样的病不会恶化?医院里中医、西医吓人的诊断放一放,按这个思路来判断:第一,神是定的,而且是舒缓的;第二,元气不是太虚的,或者说下焦气不是太虚的;第三,中气、消化能力,饮食、排泄是相对正常的;第四,睡眠正常;第五,几个通道:出汗、小便、大便、月经是正常的。这样的病人,不管西医诊断是什么问题,只要找到对的医生,甚至,如果没有即刻的生命危险,不一定找医生,只要把工作停下来,或者减少,换个合适的地方生活,自己调整饮食、运动,精神稳定,很多疾病有机会不治而愈。另一种病人,虽然只是一个感冒,病人自己也不当回事:“大夫,我感冒了,有点难受,您给开点药,明天我还得飞澳大利亚。”虽然诊断只是感冒,可是如果他中下焦气很虚,虚到不能稳定供应肺气,说话已经气短了,也不能稳定供应心气,嘴唇已经发紫了。其实他三焦的能量不足很久了,渠道也不畅通了。如果病人自己意识不到自己真实的情况,医生再没有细心判断气机格局,只按感冒治,就可能出意外,变成医疗事故。因为不同感冒的施治方向是不同的。正常的感冒属于上焦病,需要开。而这类虚性感冒,虽然有感冒症状,但这个症状只是标。本是虚的,应该阖。如果把需要阖的虚证感冒误开了,大方向错了,就容易有危险。所以要忘掉所有的病名,先如实观察这个活生生的人,看他的气机格局,不能被症状和诊断牵着鼻子走,否则会被误导。包括到药店买药,不要说“我感冒了,要买点感冒药”,任凭店员推荐,其实感冒药也是要分清虚、实、寒、热的。不管是什么病,先看下焦和中焦。为什么我一直在讲下焦、中焦,很少讲上焦呢?因为上焦气的源头来自中焦和下焦,与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清气交换。清气,是自然的、天地的能量,跟社会经济环境一样,是共享的。没有太多可以调控的余地,除非换个环境,所以这部分我们先不多讲。为什么中医非常重视脾胃、重视消化?因为这是最重要的能量来源,相当于每天的现金流,也是容易调控的一个环节。下焦呢,不太好调控。对于现代人,损伤下焦最重要的因素是睡觉太晚、神气过用、用意太过、用眼过度,手机、电脑不间断使用......《黄帝内经》说,眼睛是神气出入之所,也是五脏六腑的精气上注之处。还有,当你深入思考一样东西,想未来的一栋房子,或者用力想你特别喜欢或不喜欢的人,这时你就变成了一个发射塔,精、气、神都发射出去了。04
心知肚明,不假思索
开阖,不仅仅是在能量层面,更要留意精神的开阖。现代人的体质、心质跟古代人太不一样了。《三国演义》里面,关云长的那把青龙偃月刀多重啊,80多斤,得抡着打好多天仗,对吧?《伤寒论》里面,比如说麻黄汤、大青龙、葛根汤,这些方子是强烈向外开的。我第一次用这些方子,是大医院实习,给一位搞基建的民工治疗。他很结实,受了风寒,当时是在11月份,高烧、骨节疼痛、头非常痛,麻黄汤,一副就好了。但是,城里人能够用这个方子的机会不多。我到了南方之后发现用的更少。为什么?柔弱之质,不需要那么强烈的力量,也受不起。这种柔弱,是肉体、精神双重的。对于现代人来说,人的精神力、情感的丰厚饱满度、肉体的力量,都在慢慢退化。现在有不少文艺作品、现代艺术,过度张扬了个人化的情绪和意志,在传统文化来看,不符合平、常。学中医,要在生活中去体会。比如我们看自己,看别人,看一幅画,听一首歌,能不能感觉到背后细微的东西是坦然平静的,还是冰冷隔绝的?是表面热烈,内在却空虚不安的,还是表里如一的?如果这些都能感受到,开方子时自然就知道,这个人看起来很郁,但不能大开,因为里面很单薄;开一点点就得收回来。在选药上,也要考虑气味、性能都柔和一些的药物。这有点像在画画或创作音乐。我们要体会的是这个东西。“势”和“机”,是要每个人自己去体会的。记得大学里,一位同学非常努力,像活字典一样,同学只要说一个观点,他就知道出自《医宗金鉴》第几章的第几页。但我常常发现,这么认真努力的学生未必会看病,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为什么呢?学习中医,培养的是我们内心的感受力,而不是大脑的记忆和逻辑能力。三个关键字,我们讲过一个“势”,一个“机”,第三个是“度”。中国传统文化最讲究的就是“中”。在中医眼中,“势”代表已经或正在发生的一个很大的运行力量与方向。“机”是就某个病人而言,在此势中,因时因地因人而有的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来帮助病人的气机神机回到“与万物共蜉蝣于生长之门”。比如你是敲鼓的,和大家一起合奏,你不能想敲的时候就来一下,你需要跟着曲子本来的节奏,到一定的时候,来它一下。这是机。“势”就是特定时空格局内人、事、物发展的方向。天地有它的“势”,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它背后的“势”,病也一样。找到合适的“机”,当下切入,心知肚明,不假思索,切入之后你就融在其中了。一切都是自然发生,无须思考的。如果你一直在思考,体会不到势与机,就容易反复颠倒,心中懊恼。这鼓用多大的力量敲?敲几下?什么时候该停?就会“失度”。顺势、得机、合度,这就是传统文化讲的“中”。05
“正行”与“正业”
生老病死,就像荡秋千。生命的秋千,其实就是开阖。跟着天地的大节奏,与万物一起升降浮沉,开阖进退。生命力强一点的,可以去航海、环游世界,那是个大秋千;生命力弱一点的,在小心保护自己的前提下,也要跟着大节奏一起荡。但不管你是大英雄,还是小凡人,生老病死都是躲不开的。对于病来说,医生的作用是什么?不是仅仅把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