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体检_常规体检 >> 入职体检 >> 调查显示,超过50的职场新人在入职一年
十月是秋招白热化的时候
恰巧也是一年的的跳槽旺季
据一项针对90后职场人的调查显示,超过50%的职场新人会在入职一年内就跳槽;超过30%的职场新人换过行业;超过28%的90后第一份工作半年内闪辞。
比拿不到offer更可怕的是,拿到offer就想辞职……
明年的你,会不会成为这28%拼命想要辞职的人?现在卯足了劲儿拿的offer,会不会是在给自己挖坑?
刷题网申之余,不如看看毕业一年的学长学姐们都发生了哪些故事,有哪些话想要交代给你们:
那些毕业一年的学长学姐都怎么样了?、银行是个围城肖某某男,某进出口银行,坐标:北京
我是北大金融专业毕业,在很多人看来这应该非常有“钱”途吧。我研究生期间在券商和顶级投行实习,但其实真谈不上喜欢。
所以结束实习后,我和朋友开始创业。一时做得风生水起,可临近毕业,真的要把这件事当成事业了,大家又对自己要不要全职投入犹豫起来了,所以想法也不一致。创业的事就告一段落了。
最后为了户口,我选了一个能解决现实问题,平台较好的进出口银行,想着既有户口也是个铁饭碗,应该是个稳当的选择。
谁知刚入职就被派到杭州去了,当时特别想跳槽,担心一年后再回北京,就做不了想做的事了。好在半年后,户口落下来了,我又以为就此落定,但随着工作发现但体制内的问题比如收入低、发展比较受限,不像外面那么灵活,也担心方向会越来越窄……
如今这些问题都会时时刻刻让我担心,银行就像一个围城,外面的人羡慕,里面的人冷暖自知。
2、为了要命,我打算辞职了Alice女,四大会计事务所,坐标:北京
今年是我进入四大工作的第二年,第二个年审马上要开始了,早在秋招之前我就看了几十个帖子,也听了无数前辈的劝告,知道熬夜通宵不可避免,但身体透支的速度依旧大大超出我的预想。
我们所有个说法,凡是工作坚持到第二年的,头抬起转一圈都是咯咯的响声。有次闲暇,我仔细观察了一桌的同事,发现所言不虚。
虽然现在自己头抬起来还没有咯咯响,不过上周体检,医生说我的颈椎已经相当于50岁的人,因为熬大夜,腰也隐隐作疼。不夸张地说,有时凌晨三四点入睡时,我都下意识担心自己明天能不能睁开眼睛。
我家境一般,原本一直以好好工作,承担家庭责任,考下CPA为奋斗准则,觉得刚一年辞职也没资本,辞职是太矫情拿事业开玩笑。
但现在想想,还是要命吧。
3、三线城市的6k生活王思远男,前电商巨头的互联网产品经理,坐标:上海
作为一个不足一年工作经验的应届生来说,面对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份工作,理应有着犹如初恋般的状态。我承认一开始我也是热情爆棚的,何况战胜了那么多毕业生拿到这个offer,别说热爱了,要命我都给!
作为互联网产品新人前三个月,我曾加班到凌晨,刷夜赶方案,但是后来越来越不喜欢现在的工作,身体状态和心情跌入低谷,一度有谢顶的危机。国庆前我拒绝了老板给我画的大饼,坚持辞了职。
想到毕业前和室友通宵彻谈,都觉得人这一辈子,不折腾出来点成果来,也太委屈自己了。毕竟要是上班就为了几千块工资的话,我们也太不值钱了。
但现在我却回归了三线城市的6k生活,过上了“委屈自己”的日子,新工作还不到一个月,已经开始后悔。如果能重新选择,或许我会找个调试岗位,或者换个方向继续留在互联网行业,那里才有我的热情。
现在回过头想想,第一份工作真的很重要,行业和岗位的选择都是关键,选得好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否则要陷入不断选择的死循环中。
看完上面3个学长学姐的跳槽的故事
你还以为一年后跳槽只是小概率的事?
频繁跳槽的背后,是什么原因?此前麦可思研究院抽查了数万个毕业3年内的大学生就业状况,报告显示,届大学毕业生毕业三年内平均为2.2个雇主工作过,与届(2.2个)持平,平均年3个月年跳一次槽。
能将第一份工作坚持到2年的屈指可数,据报告显示,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为34%,90后的求职人,工作~3年,直接离职的比例达70%,甚至75%以上。
在这些离职人群中,最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薪资福利偏低”。
都以为跳槽=高薪很多人抱着,下一份工作总会比现在更好,收入会越跳越高的心态。事实上,根据上述调查,在届大学毕业生中,毕业三年内月收入最高的恰巧是一直为个雇主工作的毕业生。
很多毕业生,随着自己条件变好,把求职当成一种试错。自己体验后发现,企业要求的技能自己不太会,好像这个行业也不是自己最开始想象的样子,这时候才倒退回来去考虑应该做什么,去学相关的技能,然而这个时间成本就被浪费掉了。
他们都以为跳槽就是解决困境的方法,其实只是换个环境重来一遍罢了。
求职越明确的,跳槽倾向越低在上述报告中,还分人群计算了本科与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离职倾向。其中,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内离职率分别为24%、43%。在本科院校中,“2”院校届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为3%,非“2”本科院校离职率为26%。
数据说明越高学历的毕业生,跳槽倾向越低。这恰与这些院校的求职辅导活动数量,行业竞赛活动密度,实习资源,实习时间早晚有密切关联,那些在大学期间就去了解行业的内幕知识,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技能,这个技能是否能学会、是否喜欢的毕业生,往往会少走些弯路。
自我筛选过之后再进入这个行业的人,一般都不会轻易离职。
如何自我筛选,明确职业方向?如何明确你的职业方向与道路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在你逐渐了解自身的过程中能给你更多指引的只能是insider(俗称内行)。
在你找到一个insider,与其交谈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展开你的话题,可能你会因为对于某些方面的不了解,行业知识为零而很难开始一段对话。这个难题如何突破?
掌握诀窍,快速与内行沟通方法第一是,你要先明确你处在什么阶段(knowyourstage),在对应的阶段要有相应的心态,举个例子:你在面试或者是Networking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装成一个行业专家,这样会给对方留下一个非常不好的印象。
第二,你要虚心的去请教,避免因为自己的伪装被面试者引入圈套而有足够的理由拒绝你。
第三,你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mwphoto.com/rztj/15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