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_常规体检

一次体检我们要吃多少射线这些辐射真

发布时间:2016-7-1 13:43:57   点击数:

一次体检我们要“吃”多少射线?这些辐射真

眼下正是体检季,很多人都关心这样一个问题:

体检中有多项与电离辐射相干的项目,

一次体检下来,“吃”到的辐射有多大?

毕竟大家的印象里,电离辐射与致癌有一定的关系。

别担心,关于体检辐射的问题,今天就给你解答!

体检中的辐射安全吗?第一,我们要先了解何为辐射,辐射包括天然辐射和人为辐射,人体接受的辐射80来自天然辐射,20源于人为的辐射。

而在人为辐射中,医疗辐射几近占据了98。医学辐射又可以分为多种,如果依照病人接受辐射的方式可以分为体外照耀和体内辐射,体外照耀就是我们常见的如X光、CT、骨密度检查、核医学显像等。而体内辐射则常发生在核医学科。

人为辐射又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高频辐射,会损伤DNA份子,有引发癌症的可能,但不会助长已存在的癌症的生长和散布。

非电离辐射,低频辐射,没有足够的能量直接损伤DNA份子,到目前还没有这类辐射会引发癌症的证据。

延伸专业机构和科学家倾向于认为,低剂量电离辐射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只不过这类风险是很低的。

根据2011年的美国医师协会发出的声明,医疗影象学检查时每次所采取的放射剂量低于50mSv或短期内100mSv的多重剂量所带来的致癌风险,因剂量过低而没法检测,或这类风险根本不存在。

第二,我们要了解体检中的辐射源,对健康人群来讲,体检是接触辐射最主要机会。在体检中,X光、计算机断层成像(CT)、核医学实验属于电离辐射;而MRI(核磁共振)、超声波属于非电离辐射,相对来说是安全的。”

延伸据了解,与电离辐射有关的肿瘤主要是白血病,而且如果这个患者身上的白血病真的是由于辐射引发,那末,白血病在人体接受辐射后几年就出现了,其他肿瘤有肺癌、皮肤癌、甲状腺癌、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和胃癌等,这些癌症通常要在接受辐射10到15年后出现,也很难说就是辐射引发的。

“固然,患癌和接受辐射的部位、剂量大小有很大的关系,儿童比成人对辐射更加敏感。”

很多人在体检拍胸片或胸透,做CT或钼靶时担心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专家称,这些辐射对人体是不是有影响,取决于一次受辐射量、受辐射总量、受辐射时间,还有人体对这些辐射的调理功能。总的来说,体检接受的辐射在增加患癌危险上或非常低,或可以疏忽不计,但条件是体检不能太频繁。这样才能保证利大于弊。

就像CT,放射性辐射要比X光高500到1100倍,头部CT到达2.6mSv(辐射的剂量单位毫希沃特),相对于一年的自然辐射量。全身CT更到达10.6mSv。因此只能偶尔为之。

一次体检“吃”了多少射线?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的是,高剂量电离辐射,是指200mSv以上。

国内专家给我们算了与体检有关的一笔辐射账:

一张胸片的辐射为0.02~0.4mSv,相当于2.4~10天的自然辐射量;

筛查乳腺癌的钼靶检查的辐射仅为0.4mSv,最多与胸片自然辐射量相当;

牙科X光的辐射只有0.01mSv左右,其致癌的可能性可以疏忽不计。

胸透,辐射量为1mSv,大概相当于3个月至4个月的自然辐射量。

一次腹部CT,10mSv的量,据美国FDA研究认为,接受10mSv的电离辐射,会增加死于癌症概率0.05。0.05是什么概念?美国人一生死于癌症的概率为20,照一张腹部CT后,变成20.05,几近可以疏忽不计。但如果常常照CT,累计起来,危险性就会累加,比如照了100次,死于癌症的概率就从20变成25,5这类增加幅度就很显著了,足以抵消一些健康习惯带来的预防癌症的效果。

肺癌筛查使用的低剂量CT,辐射量约为1.5mSv,相当于6个月的自然辐射量,虽然比头部CT和全身CT辐射剂量低,但医生也是近些年才建议40岁以上、特别是吸烟者做肺部CT。

延伸烟民中,符合3项“20”的人,即每天吸20支烟、吸烟20年以上、20岁前开始吸烟的人,患肺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与这类危险相比,付出1.5mSv辐射量的代价,还是值得的。放射线是一项非常有效的诊断技术,很多疾病要靠它来发现和确诊,包括肿瘤的初期诊断和医治,不能由于可能的不一定的致癌性而因噎废食。国外2009年的一项研究认为,只有常规胸部CT到达400至2000次,才会致使1例肿瘤。

这些影象学检查,具体都是干吗用的?外伤骨骼:粗看X光片,细看CT,磁共振看不清

椎间盘疾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最好磁共振,次选CT

CT是最快捷方便的检查手段,但如需更好地视察脊髓神经等这些软组织,最优选择是磁共振。同理,对关节、肌肉、脂肪组织的检查,磁共振亦为首选

脑、脊髓疾病:脑梗看磁共振,出血看CT,其余包括脑肿瘤大多磁共振最好

磁共振具有最强的软组织分辨率,可以直接取得清晰的三维图象,利用不同序列得到较全面的诊断信息。但对出血性脑卒中(如脑溢血),急诊条件下CT检查可以最早发现异常,初期得到诊断。而对脑梗,磁共振却能够早于CT发现异常,所以初期仅仅行CT而未发现异常常常没法排除脑梗。

胸部:大致了解X光片,细致分析选CT,看肺一般不选核磁

X光片可粗略检查心脏、主动脉、肺、胸膜、肋骨等,可以见到:心影增大、肺纹理增多、肺部钙化点、主动脉结钙化等。

但胸部CT检查能显示出的结构更清晰,对胸部病变的检出敏感性和显示病变的准确性均优于常规X光胸片,特别是对初期肺癌的确诊有决定性意义。

腹部、盆腔等疾病:除肠道,脏器一般超声便可,CT、磁共振均有各自优势;

由于腹腔器官受呼吸影响,运动较大,所以会影响CT、核磁成像,而超声却不会。但超声受气体干扰很大,故对肠道等含气较多区域,超声诊断准确率会下降。

心脏疾病:高危胸痛患者为排除冠心病可选用CT,看心脏本身用超声便可。我们应如何减少辐射?既满足体检需要,又要尽量将辐射降到最低限度。建议:

胸片取代胸透

可拍片不胸透。现在体检透视的已较少,由于透视剂量大,大医院一般会大力推行拍照。专家称,可拍胸片就不选胸透,可拍低剂量螺旋CT不选普通CT,用于普通检查的CT尽可能减少,但用于诊断的CT不能免。如果没有明显症状或没有肺炎等疾病的人,例行体检中的胸透或CT项目,就没必要一年做一次。一定要胸透,两次透视间隔时间最好在一年以上。

避免过度和重复检查

不必要的检查尽可能别做,拍片后下次救治时要带上,请医生判断是不是需要重拍。另外,选择检查方法时一定不要贪大求全,用X线可检查的,就不要做CT,只有当X线检查没法确诊时,才斟酌用CT做针对性检查,以避免加大辐射剂量。

女性40岁以后,每一年做1~2次乳房X线扫描是利大于弊的,但是如果在40岁之前,常常做这样的检查或一年超过一次,就会弊大于利。一样的,用辐射丈量骨密度的方法,对骨质疏松的诊断十分有效。但接受这类检查越早,辐射的危险也越大,所以除非特别缘由,没必要频繁地做这项检查。

备孕、怀孕、哺乳期慎重选择体检项目

已怀孕早告知医生,检查医治半年后再怀孕;在诊断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尽可能避免选择放射性诊断技术,妇女、儿童要慎用射线检查或医治;怀孕或可能怀孕的妇女、哺乳期妇女,要尽可能避免接触X射线和放射性同位素;如果怀孕或正在哺乳期,一定要事前告知医务人员,准备怀孕的女性应在检查后半年再怀孕,以最大限度避免因体检不慎带来胎儿畸形。

高剂量的离子射线,的确会对胎儿造成很多严重损伤,如流产、胎儿生长障碍、小脑畸形、智力发育障碍,并且增加儿童患恶性肿瘤的风险。

延伸但是根据美国放射协会和妇产科协会的数据,以体检会拍摄的胸片为例,腹中胎儿所受的照耀剂量仅为0.02~0.07毫拉德,而高于5000毫拉德的剂量才会造成胎儿损伤。

如果是腹部疾病,需要单次腹部X线平片,胎儿所受的照耀量为100毫拉德;乳腺钼靶检查,胎儿遭到的照耀量也只有7~20毫拉德。这些都是安全的,因此大家对拍片子、做B超等检查不需要太过紧张与纠结。

如果需要进行屡次X线照耀,可以咨询放射线专家,计算胎儿可能遭到的总照耀剂量,然后做决定。

核磁共振和超声波检查,在孕期也早已被证明是安全的,可以作为替换或首选。无论是腹部B超,还是经阴道B超,都可以在孕期放心和反复使用。

来源:浙江健康

关注我们我们主张的是健康管理,

我们研究的是关于健康的学问,

我们是为了你的健康而劝你花钱,
































">白癜风有什么偏方治疗吗
">怎样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mwphoto.com/tjcx/105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