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体检_常规体检 >> 注意事项 >> 大健康健康大课堂第三期体检报告解读成
8月9日,广东校友会健康大课堂第三期“体检报告解读”成功举办,广州市一院体检中心詹军芳副主任医生、医院急诊大科主任丁邦晗主任中医师为在座20位校友及家属带来了干货满满的体检健康知识普及。
//大健康小组
讲座伊始,广东校友会副会长、大健康小组组长EMBA27期陆勤超校友为在座校友简单介绍了大健康小组的基本情况:
大健康小组为校友本人和家人的健康护航,提供急救、就医绿色通道安排,科普健康常识,为校友企业适时助力。主要活动安排为:
1、每月健康大课堂科普讲座:专家+现场答疑
2、每季参访:大健康上市公司或知名企业
3、主题沙龙:根据校友诉求,可以组织相关主题沙龙,嘉宾组合:专家/企业/投资人。
//詹军芳副主任分享
詹军芳副主任医生医院体检中心作为总检医师从事体检行业10多年,深耕健康管理学专业,通过体检的意义、体检报告解读、常见肿瘤的早早筛三个方面进行分享。
体检的意义。在体检的时候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带箭头的项目该不该复查;体检报告单上结果到底是什么意思;做的这些项目,是不是性价比最高的;那么体检的意义在哪里,是为了查出病?是为了调整生活方式?还是预防干预?
詹军芳副主任坦言:体检是全周期健康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对于维持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如何选择合适的体检项目?一个有效优质的体检包括设备、医生、个性化定制、专业解读等多个方面,同时体检前的调查问卷、体检后的个性化加项也是重要环节。针对体检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既往史、家族史和现有症状,体检的侧重方向不同。
体检报告解读。体检报告解读通常是通过各项体检指标来判断身体情况,比如常规的体重指数、血压、血常规、血脂四项、血糖、心电图、彩超、胸片、CT/MRI,根据指数的高度与体检人自身情况相结合得出结论。
詹军芳副主任表示,肿瘤的早早筛根据体检人自身情况的不同而会有不同的标准,比如吸烟≥20年包、有环境油烟吸入史的受众是肺癌高危人群;广东、广西、湖南、福建地区,经常进食腌制食品或工作环境污浊则是鼻咽癌高危人群。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抵抗力会逐渐下降,45周岁以后建议至少一年做一次全面体检。
对于如何保持健康,詹军芳副主任给出了4大基石: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丁邦晗主任分享
丁邦晗主任的分享主要通过周边案例讲述心脑血管急重症的发现、干预与预防。
他总结体检人群的健康问题特点:慢性病发病率高;体重超重是慢性病的基础;吸烟、饮食结构不合理,运动少,压力大等是影响健康的因素。
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病患病率持续上升,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基数大、增长快、种类多是心血管病患的主要特征。
那么如果尽早发现心血管急重症呢?根据自身症状判断,如自身出现不适症状因提早自我诊断并及时就医。
什么样的胸痛是可能“致命”的?
疼痛为压榨样或窒息感;持续性,不能缓解或加重;疼痛的部位说不清楚或固定在前后正中;伴出汗,或出现头晕或呼吸困难;伴烦躁不安,皮肤湿冷或意识丧失。
哪些人的胸痛可能是“致命”的?
年青人,尤其是以前没有过胸痛的人;高龄者、男性;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等;长期卧床、手术、下肢静脉炎者;长期大量吸烟者;大量饮酒者;家族中有过猝死或父母有心脑血管疾病者。
如何自己早期发现“中风”(急性脑血管疾病)?
1-龇牙,看面部是否对称;2-看双手是否力量对称;0-聆听说话是否清晰。
我们如何能扼住“意外”的咽喉
把健康和生命真正把握在自己手中?
1、科学体检,以健康评价和健康风险筛查为目的,重点掌握受检者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线索。
2、出现心脑血管的急症沉着应对:①及时发现异常,高度重视;②呼及时送院;③医生到场前,学会科学自行急救互救。
3、修养身心,促进健康。
促进心脑血管健康的几条建议
平和心态,减少波动
规律作息,保证睡眠
健康膳食,营养均衡
有氧运动,标准体重
盯好指标,定期检查
有违平常,尽快急诊
分享最后,丁主任以一个从业超20年的资深医生的建议:人生最大的投资便是投资自己的健康,健康是我们人生的最大财富,祝愿今天所有到场听众健康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