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体检_常规体检 >> 注意事项 >> 体检报告怎样看?这里有史上最全解读教程!
体检报告怎样看?这里有史上最全解读教程!
1
抽血究竟查了甚么?血常规背后的大学问
抽血,查血常规,医院的人都做过的检查。10几块钱,扎一针,很快搞定。但是,可别小视这简简单单的抽血,这里面可有着大学问呢。血常规检查报告怎样看呢?
先搞懂啥叫参考范围
拿到化验单后,大家最关心的是自己的检验结果正不正常,换句换说在不在正常值的范围内。先说说这个概念,过去叫正常值,现在改成参考范围。患者的检验结果在参考范围以外,是否是一定就有问题呢?答案是否定的。
什么是参考范围呢?是如何制定的呢?
参考范围是用统计学的方法采取95%的可信区间(正态分布)来制定的范围,也就是说在一个检测中,有95%的健康人在这个参考范围以内,还有5%的健康人在参考范围以外,这5%的人并不一定是病人。
如果自己的检验结果在参考范围以外,一定要结合临床正确做出解释。参考范围可遭到年龄、性别、体重、饮食结构、活动状态、体位、地理及气候条件、生活习惯、职业、种族等的影响。
2白细胞:看有没有感染,细菌or病毒
机体有没有感染,并辨别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主要看白细胞及分类情况(5分类: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如果白细胞总数升高,同时中性粒细胞升高,常常为细菌感染。如果白细胞总数不高或下降,同时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升高,常常为病毒感染。有条件的话,再结合CRP来辨别是细菌或病毒感染。
3红细胞、血红蛋白:看有没有贫血
RBG(红细胞)、HGB(血红蛋白)任何一项低于参考范围便可诊断为贫血,并根据MCV、MCH、MCHC来辨别贫血类型:正细胞性贫血、小细胞贫血低色素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同时也可根据RDW来进行分类,RDW主要反应红细胞体积的大小不一致的程度,与MCV结合对贫血分类诊断和鉴别有意义。
另外,看有没有血小板减少及增多,并可结合MPV来鉴别血小板减低的缘由、评价骨髓造血功能等。
4嗜酸性粒细胞:看过敏、寄生虫
机体有过敏反应或寄生虫感染时常常嗜酸性粒细胞会升高。
5判断潜伏疾病
根据白细胞数量还可大致判断有没有血液系统疾病。产生急性白血病,白细胞等会急剧升高,同时伴随分类的变化:出现幼稚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升高。
再生障碍性贫血产生时,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三系均会减少。
长时间接触放射线、长时间服用抗生素、抗肿瘤药等会使白细胞总数下降及分类异常。
6视察、监测
血常规检查还可进行药物疗效视察、疾病监测等。
7存异常项目,再做外周血涂片
如果有异常项目的话,最好做一下外周血涂片的检测,看看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形态、数目有没有异常、染色有没有异常,从而而排除血液系统疾病。
8情绪、运动也会影响结果
血常规检测影响因素很多,患者情绪激动、运动、吃饭后、寒冷等变化均会引发血常规的变化,有的项目还有时间的影响,所以血常规检测应固定时间、在同一状态下进行检测,结果方可稳定。
其次检验结果一定要结合症状来分析,如果没有临床症状,结果即便异常也没必要过分担心。
查看详细
2
尿常规里的“+”说明了啥?
尿常规检查看起来简单,但取尿的进程却总有那末一些为难!你会做尿常规检查吗?检查报告又该怎样看?
3
血脂检查,到底在查甚么?
血糖、血压、血脂……这仿佛已成为了血液检查的必查项目,但是拿到了血脂化验单,直接晕菜有木有?根本看不懂有木有?来随着心内科大夫学习血脂检查报告的解读法吧!
据统计,我国有高达1.6亿人得了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是脑卒中、冠心病等严重疾病的“首恶”,是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虽然近年来,人们对血脂这1名词其实不感到陌生,但大多数人还是对自己的血脂状态缺少清楚的认识。
血脂不正常既看不见也摸不着,通常需要抽血化验才能做出判断。可是很多患者面对血脂检查报告时却一头雾水,不知道这些指标代表的含义。
今天,我就在此解答一下大家普遍比较关心的血脂的相干问题。
血脂检查,到底都在查甚么?
所谓的“血脂”,就是指血液中脂类的总称,包括胆固醇、甘油3酯和磷脂等。血脂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总胆固醇(TC):与防治冠心病有关
代表血液中所有的胆固醇的量。目前认为,下降血清胆固醇水平是防治冠心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我们中国目前理想的总胆固醇水平,在《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里面是小于5.7mmol/L。一般人群只要总胆固醇高于5.7mmol/L就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
·甘油3酯(TG):轻微升高不用紧张
代表血液中所有甘油3酯的含量。单纯性的高甘油三酯血症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只有伴以高胆固醇血症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情况时,甘油3酯升高才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甘油3酯的正常值要小于1.7mmol/L,如果高于这个数值,医生就会诊断为高甘油三酯血症。但是如果略有升高,在2mmol/L以下也是可以接受的。
·LDL-C:“坏”胆固醇,越高危害越大
它的学名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含有多种成份的复合体,含有较高的胆固醇,是目前最受重视的血脂指标。
由于胆固醇是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胆固醇靠脂蛋白来运输。蛋白质比重比较大,胆固醇(即油脂)比重比较小(所以浮在水面上)。
胆固醇越多,胆固醇和脂蛋白结合体比重就越小;反之,胆固醇越少,比重越大。据此分为低密度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越高,说明胆固醇越多,对人体的危害就越大。
·HDL-C:“好”胆固醇,高了反而有益健康
它的学名叫“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一项比较特殊的指标。
由于它是运载和清除胆固醇的“清洁工”,因此它升高反而是一件有益健康的好事,过低反而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危险。
所以现在专业医生不再单纯讲高血脂了,而多是讲血脂异常。
甘油3酯轻度升高,饮食运动降血脂
甘油三酯是血脂中的一项指标,单纯的甘油3酯升高称为高甘油三酯血症,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
对甘油3酯水平轻度升高的患者,饮食、运动、改良生活方式等就可能下降血脂水平了;而对重度升高的患者,在此基础上,需要通过药物医治,以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发作。
LDL高、HDL低,当心动脉粥样硬化
HDL对动脉粥样硬化有预防作用,因此是“好”胆固醇;而LDL升高容易致使动脉粥样硬化,是“坏”胆固醇。
LDL高、HDL低意味着有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要注意平时的饮食、生活方式等并定期复查。
胆固醇不是越低越好
高胆固醇固然对身体健康不利,但胆固醇过低一样会影响健康。
一定范围内的胆固醇不但无害,它还是人体必须的基本物资,参与身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当胆固醇略低时,一般不影响健康;但是如果胆固醇水平过低,常常会致使皮质激素合成减少,从而致使应激能力减弱,免疫力减弱,使正常的抗病能力减弱,或致使性激素合成减少,影响正常的性功能,这些均不利于人体的健康。
不是所有的胆固醇升高都要吃药
高胆固醇血症的医治目的主要是下降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如果胆固醇只是略高于正常参考值,可以通过改良生活方式、调剂饮食、加强锻炼等方法进行医治。
但如果患者明确存在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则应当在上述的基础上进行药物医治。
常见的降脂药物有哪些?
目前,降脂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他汀类药物:
这是目前临床上运用最广泛的一类调脂药物。由于这类药物的英文名称均含有“statin”,故常简称为他汀类。
该类药物是目前医治高胆固醇血症的主要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轻度胃肠反应、头痛,严重者可致使肝伤害。
·贝特类药物:
贝特类药物的主要适应症为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以甘油3酯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
该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反应、恶心、腹泻,严重者可致使肝伤害。
·烟酸类药物:
烟酸类药物属于B族维生素,当用量超过其作为维生素作用的剂量时,可有明显的降脂作用。
该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主要有面红、皮肤麻刺感、皮肤发痒和头痛、头晕等。
·胆酸螯合剂:
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无效,对胆固醇及甘油三酯都高的混合型高脂血症需与其他类型的血脂调理药物联合运用才能见效。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腹胀、轻度恶心及便秘。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主要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吸收来到达下降血脂的目的。
血液粘稠度高≠血脂高
许多人常常把血黏度和血脂画上等号,认为血液粘稠度高,就是血脂高,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由于血液粘稠度这一检测指标所触及的成份很复杂,测定方法也很受局限,所以并不能完全反应血液的实际粘稠度和对血管的伤害情况。
另外,影响血液粘稠度的因素也很多,检查结果常常不够准确,所以血液粘稠度已成为了一个“垃圾指标”,在临床上并没有太大的参考意义,而且目前也没有真正能够下降血液粘稠度的药物。
所以检查的指标应该是血脂的水平、凝血常规、炎症指标、动脉硬化指标、血小板活性等,而不应再检查血黏度这个指标了。
预防和医治措施主要包括:戒烟、限酒、健康饮食、加强锻炼、控制体重、调理血脂、抗血小板、抗动脉硬化等。
查看详细
4
教你看懂你的甲状腺体检报告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每一年一次的健康体检成为老百姓保持身体健康的保证,其中,甲状腺的B超检查也已成为健康体检项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但是,甲状腺报告里的这些内容,到底都是啥意思?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每一年一次的健康体检成为老百姓保持身体健康的保证,其中,甲状腺的B超检查也已成为健康体检项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
但很多人的甲状腺B超结果都显示这样那样的“异常”,医生的专业术语让他们感到云里雾里,莫衷一是,有些朋友乃至非常担心甲状腺是不是出了大问题,产生恐慌情绪。
那末,如何解读医生出具的甲状腺检查报告呢?怎样才能看出有没有问题,又怎样才能知道以后需要怎么办呢?接下来,我来教大家解读自己的甲状腺报告。
几近每个人都有的:甲状腺结节
除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物(肿块)、甲状腺占位等描写都是B超医生在B超机上发现的与正常甲状腺组织不一样的结构。
但是,这些只是一些形态描写,也就是说,医生发现甲状腺上长了个“小东西”,至于它是甚么,大家大可不必紧张,由于大多数所谓结节都是良性的。
因此,大家没必要由于看到“肿物”“肿块”就以为是得了癌,把自己吓得半死。医生关于结节的细节描写才更能体现对结节性质的判断。
患者发问:医院检查的结节大小不一样?
有的患者常会感到很困惑,医医院查的不一样?我到底该相信哪个?
其实,丈量甲状腺结节大小是医生对甲状腺结节性质描写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大部分甲状腺结节都不是圆形的,不同的医生丈量的角度和方向有所不同,结果就可能出现差异。
但大家没必要纠结于为何甲状腺结节的尺寸有所差别,间医院复查一次B超,视察结节大小是不是有变化才是更有意义的做法。
需要指出的是,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大小常常是不变的,因此需要结合其他的指标进行判断。
与炎症相干联的:甲状腺回声不均
什么是甲状腺回声不均?这是临床医生对甲状腺信号的一种描写,表现的是甲状腺组织质地的均匀与否,和有没有局部水肿。
它常常与甲状腺炎症相干联,本身不是大问题,也不用紧张。
值得密切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